细雨初霁,一行步履轻快,又一次踏入了数字游民社区——祁民公社,这片被青年人视为逐梦起点的园地。祁民公社负责人王小东热情相迎,对王小东而言,人社局一行并非初次来访的“客人”,更像是创业路上始终相伴的“自家人”。
从建设初期的项目现场专题调研,到开业前精准送上的各类适配政策解读,再到公社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背后的默默支持,祁门县人社局“陪跑式服务”悄然浸润于祁民公社成长的轨迹。
当人社局一行坐在祁民公社内的咖啡屋一角,更深入的交流也随即展开。王小东介绍了公社最新的发展思路:以公社基地为核心平台,携手省内高校推动“双导师制”落地。高校就业导师联手企业负责人担任创业导师,形成互补力量,构建“学生+社团”的全新实践生态。其核心在于击碎学生身份转换期的迷茫壁垒,助力年轻学子尽快从课桌融入市场。“我们想缩短毕业与理想事业之间的距离。”王小东坦言。
“当下正值毕业季,祁民公社要善用这个精心打造的平台,针对高校毕业生天然具备的‘群聚特性’,将高校的人才与科研资源、青年人才的澎湃活力与市场的实际需求三股动力有机结合,协助创业青年锚定方向、优化模式,最终在市场中雕琢出有穿透力的核心品牌。”听到新模式的实践成果与思路的拓展深化,祁门县人社局局长赵统辉表示,这正是青年创业孵化迈向更精准阶段的必经之路。
此行走访探求,恰是祁门县人社局2025年“就业敲门行动”生动实践的一帧缩影。行动开展以来,人社局已主动“敲门入户”,为超220家次个人和企业精准送达就业创业服务。敲门之“问”,问的是需求,承载的是主动服务、精准对接、资源赋能的温度;敲开之“门”,不只是房舍之门,更是为青年打通从创业想法到社会价值落地的广阔通道。
未来,祁门县人社局将继续以“陪跑式服务”理念为引擎,推动“就业敲门行动”走深走实,向更广阔的社区乡镇延伸,叩开每一扇蓄势待发的梦想之门,让创新与就业的种子,在政策阳光与青春汗水共同浇灌的沃土中绽放璀璨生机。(方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