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祁门县坚持以群众就业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在深化助企帮扶上做足文章,在优化就业服务上用足心思,在强化拓宽渠道上下足功夫,积极打造“3+”就业服务新模式稳就业促就业扩就业,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求职者“就业难”问题。截至11月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24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39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80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132.1%、225.5%、158.3%。
“援企稳岗+就业帮扶”稳就业保主体。聚焦企业解困所急、复工所盼、发展所需,分类施策加强技能培训、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兜牢就业安置底线,以市场主体之稳促就业之稳、民生之安。保市场主体。推出“降、缓、返、补”组合拳,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减收失业保险费256.14万元,缓缴社会保险费57.73万元,向345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203.03万元,向各类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一次性就业、一次性奖励和社会保险等补贴218.58万元。完善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落实“三级三方服务千企”工作机制。保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共举办创业培训班5期150人,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0笔3640万元,带动就业330人。围绕徽厨、电子等特色产业,举办特色产业人员培训班8期600余人。保重点群体。持续开发短期见习岗、临时专项岗、公益性岗位等678个,让368名重点群体兜底就业。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576个,发放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乡村公益性岗位等各类补贴349.87万元。为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和补助金103.85万元。
“人社专员+邻工夜访”促就业保民生。组织人社服务专员、社区书记和网格员开展“邻工夜访”活动,共走访企业和个体户实体店50余家次,走访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300余人次,电话回访1000余人次,收集需求56个,帮助解决问题43件。带着诚意走访,做到“三必去七必访”。真诚倾听呼声,做到“五类重点群体、企业实体和个体户实体店法人的‘三体’必去、七类人员必访”。带着问题走访,了解“五台账七必清”。真心了解情况,做到“家庭、就业、需求”三种情况必问,建立“就业、用工、培训和创业需求及问题诉求”五本台账,掌握“人口构成、生活状况、文化程度、就业意向、职业技能、培训愿望、创业意愿”七清。带着政策走访,构建“三平台四机制”。真情纾困减负,做到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送培训、优化服务流程的“五送一优”,搭建“沟通交流、求职服务、精准对接”三个平台,构建“夜访常态、信息反馈、会商对接、跟踪回访”四项机制。
“邻工集市+四季招聘”扩就业促发展。探索创新线上线下招聘模式,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居民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线上招聘不打烊。积极引导求职者和经营实体线上注册“邻工集市”小程序,实行智能匹配、精准对接、互动双选,全方位提供不间断、不断线、简单便捷的“指尖”就业服务体系,实现24小时线上求职招聘服务不打烊,共为3718名求职者与466家企业牵线搭桥。同时,线上利用安徽公共招聘网注册单位41家,发布招聘职位348个,个人简历注册204个。线下招聘不停歇。线下创新推出“2+4+N”“四季送岗”招聘活动,且招聘突出主题,即“春风行动”招聘关注茶企用工,“夏送清凉”招聘点燃夜市活力,“金秋送爽”招聘情牵毕业学子,“冬送暖阳”招聘心系返乡民工。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我县“电子、祁红、文旅、中医药”四大特色产业拓展延伸招聘,为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搭建更加便捷精准服务平台。全年共组织开展“2+4+N”各类招聘活动209场次,服务企业924家次,达成就业意向1201人次。(胡利军 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