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作者:祁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5-07-07 10:58 信息来源:祁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从1976年10月“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两年中,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到马克思主义轨道上来,人们头脑中的“左”的禁锢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在“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就为全党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拨乱反正,人为设置了障碍。为此,邓小平于1977年4月10日给中共中央写信,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提出批评,认为应该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党和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此后掀起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热潮的先导。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首先刊载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发表文章,指出检验一个理论是不是真理,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实践。自此,全国从上而下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5月,县委根据地委的指示,首先在党员和干部中,认真组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根据真理的标准,县委加大了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冤假错案的力度,恢复县委党校,注重理论学习,撤销了县民兵指挥部和驻学校及文化单位的工宣队、贫宣队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闭幕,县委立即于1978年11月22日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全会精神,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1979年9月6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传达市委召开的县(市)委书记会议精神,进一步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坚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向前看的方针。联系祁门实际,进一步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当时全县仍有人均收入在50元以下的穷队20个,县委专门召集这些穷队开座谈会,正视现实,研究改变贫穷落后状况的办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从实际出发的自觉性,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拓宽了生产门路,使得经济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

摘自《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祁门县历史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