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恢复党的组织机构
揭批“四人帮”,肃清其流毒,目的是为了尽快恢复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1976年10月,祁门县直机关和县公安局、工业局、交通局、手工业管理局、农水局、林业局便恢复或建立党委会,县人民法院成立党组。根据当时中共徽州地委和地区革命委员会编制办公室的批复,祁门自1977年3月起陆续撤销、恢复和建立了县委、县革委会一批工作机构,实行党、政机关分开。其中撤销县革委会办事组、政治工作组、生产指挥组、人民保卫组和各种临时机构,恢复县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一战线工作部和县直机关党委;撤销县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恢复县委党校。成立并恢复一批行政机构,如成立县计划委员会、县财贸办公室、县工交办公室、县农林办公室、县农机管理局。以及恢复县供销合作社,成立县农业局、水利电力局,恢复县人事局。撤销民政劳动局,恢复县民政局、县劳动局。成立县广播事业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以及恢复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和县人民检察院等。6月,中央决定改组安徽省委,万里主持省委工作,安徽开始走上新的发展征程。全省结合揭批查“四人帮”反革命罪行的同时,各级领导班子的清理整顿工作也雷厉风行地开展起来。先后调整或成立的有县委血防领导小组、县委档案保密领导小组、县委教育革命领导小组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以及县革委会四级农科网领导小组,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县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县福利委员会和县外事工作领导小组等。1977年4月至9月,县委连续召开第七次至第十次全委扩大会议。
在清理整顿各级领导班子的过程中,大力启用老干部;对“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起家上来的人,坚决从领导班子清除出去;而对那些仅因符合年轻化而被选入领导班子的人,经考察其工作能力与现任职务不相称的,也适当地进行调整。1978年3月,成立县革委会党组,各公社(镇)基层也逐渐恢复和健全了党委制,并增补或调整了党委委员。1979年5月,成立中共祁门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县委副书记南岳民任书记。
中共城关镇(后改祁山镇)委员会,书记先后为胡肖桥、胡国进。中共城关区(后改祁山区)委员会,书记先后为詹家寿、谢柏寒,辖中共灯塔公社委员会,书记先后为侯书明、黄汉才,中共小路口公社委员会,书记为吴成功,中共胥岭公社委员会,书记先后为熊家传、方伟民,中共大坦公社委员会,书记王新祥,中共乔山公社委员会,书记先后为魏长生、王汉桢。中共金字牌区委员会,书记先后为刘关祥、邱家基,辖中共洪村公社委员会,书记先后为邱永基、黄茂荣,中共柏溪公社委员会,书记王庆元,中共横联公社委员会,书记吕云鹏,中共凫峰公社委员会,书记谢长庚。中共双平区委员会,书记王介生,辖中共平里公社委员会,书记章社飞,中共塔坊公社委员会,书记先后为许应发、胡进如,中共溶口公社委员会,书记康克强,中共芦溪公社委员会,书记方志中,中共祁红公社委员会,书记康仰南。中共闪里区委员会,书记先后为徐伟、胡肖桥,辖中共闪里公社委员会,书记朱光清,中共新安公社委员会,书记汪共友、李小友,中共箬坑公社委员会,书记王汉桢。中共历口区委员会,书记先后为孙忠才、方恒达,辖中共历口公社委员会,书记汪正钰,中共渚口公社委员会,书记先后为谢柏寒、洪胜群,中共彭龙公社委员会,书记汪胜,中共古溪公社委员会,书记先后为叶健仁、沈春盛。中共安凌区委员会,书记先后为刘秀芝、金银善、汪义达,辖中共城安公社委员会,书记先后为金银善、汪村喜,中共雷湖公社委员会,书记徐淦金,中共赤岭公社委员会,书记先后为汪义达、方富荣。
摘自《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祁门县历史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