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权与革命委员会

作者:祁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5-03-10 15:04 信息来源:祁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1967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题为《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元旦社论。按照毛泽东的意见,社论宣布1967年“将是全国展开阶级斗争的一年”,“向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社会上的牛鬼蛇神,展开总攻击的一年”。经张春桥、姚文元与王洪文一伙的密谋策划,于1月6日召开打倒中共上海市委大会,夺取了上海市党政大权,成立了上海市人民公社。8日,毛泽东错误地对上海“造反派”的夺权行动表示支持,认为“这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这是一场大革命”,只是要上海的夺权者们将“人民公社”改称为“革命委员会”。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给上海“造反团体”发去毛泽东指示,由中央文革起草的贺电。《红旗》杂志、《人民日报》也相继发表社论,肯定支持上海的夺权。从此,夺权之风刮遍全国,加剧了混乱局面。1月26日,安徽省暨合肥的造反派夺了省委的权。上行下效,祁门的造反派也于2月纷纷开始夺权,县广播站首先被占领,县委、县人委(即县政府,时称县人民政府委员会,简称“县人委”)、县直各单位及各公社相继被接管,单位党政负责人“靠边站”,机关工作瘫痪,工厂生产停工,全县形势一片混乱。3月10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发表题为《革命委员会好》的社论,引证了毛泽东指示:在需要夺权的那些地方和单位,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方针,建立一个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权力机构。这个权力机构的名称,叫革命委员会。此后,全国各地普遍开展了建立革命委员会的工作。3月25日,由县人武部、祁门驻军、造反派(联总)代表、革命领导干部组成“祁门县大联合三结合筹备委员会”(简称“三筹会”),下设办公室、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无产阶级专政委员会3个办事机构。“三筹会”的成立,取代了县委、政府及公检法的职能,正如《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所指出的:“许多地方形成的互相对立的两个或几个大的造反派组织,有些虽然在政治倾向上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但总的都是在‘左’倾方针和极左思潮影响下活动,一些造反组织各自选择几个领导干部作为‘三结合’的对象,力争由自己一派为核心来实行‘大联合’,来夺权、掌权”。 祁门的“三筹会”便是这样一个产物,所以不久便自然消失了。4月26日和6月7日,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祁门支左领导小组先后成立,试图以“大联合”和“军事管制”来稳定祁门形势,但终因全国整个政治气候,以及人们思想上的资产阶级派性没有消除,这些机构的设立,并不能遏制全县的混乱局面,以致后来武斗频频发生。1968年4月18日,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当月,全县除区以外(区后来设革命领导小组),城关镇和24个人民公社开始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为了促使祁门两派的大联合,祁门驻军支左领导小组自成立后,就着手开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敦促两派头头坐下来学习。截止1968年5月25日,全县共举办学习班1773期,参加人员63898人次,其中农村1595期,59955人次。6月25日,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祁门县革命委员会成立。29日,县驻军支左领导小组在祁门中学操场召开大会,隆重庆祝祁门县革委会成立,并举行了盛大游行活动。县革委会下设办事组、政治工作组(政工组)、人民保卫组、生产指挥组四大组,对全县党政工作实行“一元化”领导。原属“三筹会”并一直主持县工农业等生产的“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中止工作,其所属工交、财贸、农林、生产救灾、节约等办公室在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领导下继续工作。9月,县人民卫生服务站革委会成立(次年5月改作县革委卫生革命领导小组)。其后,又有县茶叶研究所革委会、毛泽东思想宣传站革委会及县森工、农水茶、工业交通、财粮管理、人民生活服务、生产资料购销等站革委会相继成立。革委会的成立,基本稳定了全县的形势,制止了武斗的再次发生。但由于派性仍未能消除,并反映到革委会领导成员内部,以致他们貌合神离,互相指责,甚至拆台,影响到全县真正意义上的团结,这才有了后来的赴省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及省革委会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祁门,解决祁门两派大联合的问题。

1969年1月10日,祁门两派造反组织“头头”近百人,赴合肥参加省革委会举办的第三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号称“万人学习班”),为期128天。通过专题揭发,县内几起重大事件(如“封闭公安局事件”“八一九抢枪事件”“一二八武斗事件”等)的内幕基本查清。6月,省革委会组织祁门尚未被“解放”(即仍在靠边未安排工作岗位)的领导干部19人赴合肥,参加省第四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前后40天,一批领导干部被“解放”,重新返回领导岗位。但由于祁门的两派长期严重对立,革委会领导班子不团结,所谓的“斗、批、改”也无法进行,祁门成了全省有名的“老大难”。12月,省革委会决定,将县、社两级领导班子成员,两派主要头目180多人,于1970年1月4日集中到合肥举办学习班(俗称“一锅端”、“老大难”学习班)。同时,派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来祁门代行县革委会职权,并促进祁门两派群众实现真正的大联合,发展生产。

摘自《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祁门县历史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