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的“三支两军”

作者:祁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5-02-24 08:56 信息来源:祁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1967年1月21日,毛泽东在安徽省军区呈送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可否派出部队警卫群众组织召开的批斗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大会的请示报告》上批示:“应派军队支持左派广大群众”,“以后凡有真正革命派要求军队支持、援助,都应当这样做”。 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3月19日,中央军委又作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派人民解放军先后到学校、机关、工厂执行“三支两军”任务。4月,省军区设立三支两军办公室,并派出大批干部、战士到地方执行“三支两军”任务。而在此之前,祁门县因1月3日的“广播事件”和3月4日所谓的“封闭公安局事件”,县人武部奉命于3月7日对县公安局、邮电局、广播站实行军事管制。对县公安局实行军管后,县人武部和祁门驻军于3月11日联合发出通告:宣布“红色造反团”“回马枪”等为非法组织,决定予以取缔。其他凡不合符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规定的(如合屯司令部、新农革命造反派联合委员会、闹天宫革命造反纵队等组织)都是非法的,设在县里的组织机构,一律撤消。这些组织的所有人员,必须在3月12日以前回到原生产单位,与贫下中农一道,参加当地的“文化大革命”和农业生产。不得以任何借口继续逗留城市。如抗拒者坚决依法惩办。今后要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下乡上山知识青年外出串连、请愿、上访”的通知和有关规定,不准以任何借口,脱离生产,离开原生产单位成立任何形式的非法组织。否则,将依法查办。“红色造反团”“回马枪”等非法组织的为首分子和幕后策划者,必须主动向公安部门交待自己的非法行为。党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低头认错是唯一的出路,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对于受蒙蔽的群众,应该赶快觉醒,站在革命群众一边揭发首要分子和幕后指使者的罪行,与他们彻底划清界线。要求社、队的革命组织和广大的贫下中农,对于回到原生产单位的知识青年,要热情接待,不要歧视他们,并按照党的政策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回去的知识青年也要主动向贫下中农检查自己的错误,以取得贫下中农的谅解。希望各革命组织、革命群众积极协助我们贯彻执行。凡阻碍本通告实施和散布流言蜚语的分子要坚决严加查处。将祁门部分知识青年组织的造反组织作为非法组织而取缔,县公安局便以此抓捕了部分造反组织头头及一些无辜群众(其中多为知识青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祁门县公安局、邮电局、广播站军事管制委员会,于5月份经徽州军分区批准成立。 其后,县人武部和祁门驻军又于7月3日和9月8日发出通告,分别对3月11日通告予以撤销和被取缔的造反组织给以平反,释放由此被关押的人员。并指出下乡的知识青年单独成立的组织是不符合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指示(草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下乡上山知识青年外出串连、请愿、上访的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反对经济主义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这些组织应该解散,不得恢复、不得逗留城市。应返回本社队安心参加农业生产,参加农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希望各革命群众组织和广大贫下中农在政治上关心他们,与他们一道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实现思想革命化,并按照党的政策规定,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4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祁门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也在4月26日成立,县人武部政委仇松涛任军管会主任(仇松涛也任祁门县大联合“三结合”筹备委员会主任)。6月7日,驻祁部队派出两名干部与县人武部联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祁门县支左领导小组,仇松涛任组长,支左办公室设在县人武部。6月6日至15日,县人武部举办“三支两军”训练班,有20名解放军指战员参加培训。9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祁门县人民武装部和祁门县驻军两次发出“回马枪”“红色造反团”等组织平反通告,指出我们于3月11日奉上级命令取缔了“红色造反团”“回马枪”等组织。根据中发[1967]117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安徽问题的决定》和中央军委“十条命令”等指示精神,经反复研究,原“红色造反团”“回马枪”等(如合屯司令部、新农革命造反派联合委员会、闹天宫革命造反纵队等组织)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由部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组织起来的革命群众组织,当着非法组织取缔是错误的,“七二通告”是不够彻底的,经报请上级批准,将原两份通告撤销,予以彻底平反。因取缔组织拘留的人员,早已释放,现再次提出给予恢复名誉,个人检查、请罪材料归还本人,其他有关材料当众烧毁。在这里我们向这些革命群众组织和革命群众赔礼道歉。

    希望这些组织的成员应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经济主义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下乡、上山知识青年外出串连、请愿、上访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回到原社、队与贫下中农一道抓革命,促生产,不要再逗留城市。

    1968年3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祁门县公检法军事管制小组成立,由县中队政治指导员吴培瑜任组长,121部队某连副政治指导员李海清任副组长,121部队3名战士为组员。为促使县内两派能够实现“大联合”,县驻军支左领导小组自成立后,便多次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两派头头参加。截至1968年5月23日,全县共举办毛泽东学习班1773期,参加学习人员63898人次,其中农村1595期,59955人次;县直单位178期,3943人次。6月13日,县驻军支左领导小组发出《关于成立专政队伍的意见》后,县群众专政大队部(后改为指挥部)成立。25日,祁门县革命委员会经省革委会批准成立。县支左领导小组于29日召开全县干部群众大会,在祁门中学操场隆重庆祝县革委会的成立。在县革委会7名领导成员中,仇松涛、潘玉昆均为军队代表,其中仇松涛为主任委员,潘玉昆为副主任委员。8月27日,县革委会从县茶厂、机械厂和森工系统中抽调2人与8名解放军支左人员,组成县首批4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驻军人员被简称为“军宣队员”),进驻祁门中学、县医院、县剧团和工农兵饭店(即阊江饭店),指导这些单位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自此,县内凡有重大组织活动,都有解放军代表参与其中。1969年1月,全县组织有4689人组成的县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内有121名解放军指战员为宣传队成员。他们利用冬季农闲时节,分赴县农村各地指导农村“文化大革命”运动,促使农村中的造反派组织“大联合”。2月,省军区副政委马琮璜、地区军分区副司令员徐君明等来祁门检查“三支两军”工作。1970年6月25日,省革委会主任李德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121部队司令员廖承美来祁门,在电影院接见了县革委会四大组全体同志和解放军驻祁支左人员(在祁门执行“支左”任务的解放军除人武部及县中队外,其余均为121部队指战员)。1973年3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祁门县支左领导小组撤销,驻县支左人员撤离返回部队。在县革委会担任职务的军队干部李济民、郑天明、俞江璋、董文昌、杨玉洪、张良能调回部队工作(在此之前在县革委会任职的军队干部如仇松涛、潘玉昆、朱可湘等均于1970年4月至1972年9月分别离开),同时调回部队工作的还有在科局级单位任职的军队干部。自此,祁门县驻军“三支两军”任务基本结束。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在“三支两军”中做了大量工作,对制止派性武斗、稳定局势、促进大联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当时总的指导思想错误,尤其是地方武装部门介入“支左”,难免受地方派性影响,常会以极左的手段来解决当时的派别行为,也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后果。

摘自《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祁门县历史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