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祁门县党代表大会

作者:祁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4-12-23 10:12 信息来源:祁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自1956年5月中共祁门县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后,又分别于1958年至1966年中共祁门县召开了3次代表大会。其中中共祁门县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58年3月1日至3日在县城召开。全县有1704名党员,出席大会代表195名,列席代表33名。大会听取并审议了《鼓足干劲,快马加鞭,为实现1958年粮食亩产800斤而奋斗》的报告,以及郭春福所作的《中共祁门县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祁门县第二届委员会,共产生县委委员18名、候补委员3名,县委二届一次会议选举张文俊、郭春福、杜光力、周银辉、韩学瑞、芮胜为县委常委,其中张文俊任县委书记,郭春福任第二书记,芮胜任副书记。此祁门县委仍属中共芜湖地委领导。因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期间,会议上所作报告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时代特色。所谓“亩产800斤”,乃《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简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全文40条)所规定,淮河、秦岭、白龙江以南地区粮食亩产要由1955年的400斤增加到800斤,这一指标以当时的耕作技术、水稻品种、肥料等客观限制,要想达到几乎不可能。1959年3月,经中共安徽省委和芜湖地委决定,黟县县委并入祁门县委。中共祁门县委组成人员也随之作了调整。经上级批准,黟县又于1960年1月与祁门分开。中共祁门县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60年2月2日至9日在县城召开。全县有3696名党员,出席大会正式代表179名,列席代表34名。大会听取并审议了张文俊代表县委所作的《中共祁门县委第二届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出席中共安徽省第二次代表大会6名和1名候补代表,选举产生中共祁门县第三届委员会,共有县委委员19名、候补委员6名。经县委三届一次会议选举张文俊、梁斌、芮胜、韩明魁、韩学瑞、杜光力、周银辉为县委常委,其中张文俊为县委第一书记,梁斌、芮胜、韩明魁为书记处书记。1961年4月,中共徽州地委与芜湖地委分设,中共祁门县委仍属徽州地委领导。1966年1月26日至31日,中共祁门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全县有党员2453名,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58名,列席代表45名。大会听取并审议通过了张文俊代表县委所作的《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争取国民经济新高涨》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中共祁门县第四届委员会,计有委员13名,候补委员5名;选举产生县监察委员会,计有委员9名。经县委四届一次会议选举朱梦臣、韩学瑞、杜光力、芮胜、刘健、方大茂、姚燧林为县委常委,其中朱梦臣任县委书记,韩学瑞任副书记。该届委员会成立的当年,全国便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县委会与全国各地党组织一样,领导被批斗,机构被冲击、占据,党组织陷于瘫痪,不能正常行使职权,开展工作。

摘自《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祁门县历史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