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皖赣工委在祁开展的革命活动
铺岭整风后,根据皖南地委9月《关于当前部署局部调整的通知》规定,撤销原皖赣边工委,正式成立中共皖赣工委,由杨明、朱农、马文杰组成,杨明任书记。皖赣工委下设三个工委,即浮至祁工委,书记钱秋育(代),孙举东为委员;祁、石、贵工委,书记马文杰、左秀东、张建南为委员,下辖祁西区工委,书记张建南(代),委员孙太英(女)、洪华(女);青、石、贵工委,书记杨友华,后因病休养,派史来水为组长的工作组协助开展工作。
当时,皖赣总队整编为三个主力连和一个警卫武装,共计450多人,步枪350多支,短枪50多支,机枪6挺,冲锋枪5支。三个工委,均有数十人不等的武工队。
皖赣工委对各方面的形势进行研究后决定:一方面,巩固原皖赣边工委所在地历山一带地区;另一方面,积极向祁南去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建立游击队,扩大主力,开辟新区。杨明率部仍以祁门县历溪坞为基地,不断出击,打击敌人,巩固老区。在历溪坞山上的石洞门口搭棚居住,石洞里面住着警卫部队。总队干部汪飞等用绳索攀登上历溪坞山崖,在石壁上刻下:“活捉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大字标语,至今仍赫然可见。同时,朱农、马文杰等率王克祁部向祁南挺进,开辟新的游击区。祁南,系指屯景公路祁门段以南地区,这一带山峦起伏,地势险要,靠近浮梁和祁门交界处,有原始森林,是敌人力量薄弱的地区。游击队过去曾经在这一带活动过,打掉过几个国民党乡公所,后来这一带的乡公所基本上没有武装。朱农、马文杰等率部先到奇岭口,然后辗转迂回,活动于祁南的芦溪、溶口、查湾、程村碣、老榨里、舍会山等地,以及休宁西乡的梅溪、石屋坑、流口和婺源北乡的朱家坑、左龙、右龙一带。每到一处,就向广大群众和各界人士宣传共产党开辟新区的政策。党的政策象强劲的东风,驱散了一些士绅、保长和个别群众心头的疑雾。使他们认识到人民解放战争必定胜利,蒋介石反动统治一定要垮台,解放全中国是大势所趋的道理,从而支持游击队,为游击队筹办粮食给养。舍会山正好处在江西浮梁与祁门交界处,这一带山岭起伏,形势险峻,山坡上到处都是一人多高的油茶树,地形地物都很好,又有回旋的余地,便于进行活动。朱农,马文杰等以此为基地,向休宁的西乡,祁门的东乡,婺源的北乡去开展工作。嗣后,杨明亦率部来到祁南,进一步加强了祁、休、浮地区的工作,在此建立巩固根据地,为后来建立祁休浮县工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祁西方面留曹汉清任工委书记,由他和曹志远等组建和带领独立连在这一带活动,进行巩固和发展老根据地的工作。
鉴于皖浙赣、皖赣、黄西三个地区已联成一片,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皖南地委于1948年11月5日作出决定,将上述三个工委合并为皖浙赣大工委。皖赣工委就这样胜利地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
摘自《中国共产党祁门地方史》(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