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三线”描绘“三农”发展新面貌

作者:章鸿 张廷志 发布时间:2022-07-21 08:12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今年以来,祁门县把“三农”工作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立足“三线”,把农业基础打得更牢,把“三农”领域短板补得更实,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微信图片_20220718095527.jpg

  提高“标准线”,推深做实高标农田。为有效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县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总投资450万元,已经治理土地面积为2000亩,涉及6个行政村。通过治理,项目区灌溉保证率达到85%以上,除涝标准达到10年一遇,农田道路通达率达到90%以上,改善除涝面积0.06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20万亩,治理后的项目区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截至目前,2022年高标项目已完成前期设计。

  守牢“安全线”,统筹利用撂荒耕地。多措并举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采用种粮大户座谈会、给予水电费用支持、前两(三)年免租(或低租)等方式,吸引种粮大户规模流转撂荒耕地发展粮食生产,目前各乡镇共引进各类种粮主体24户,累计流转利用全县撂荒耕地1944.73亩发展粮食产业;同时推进550余亩撂荒耕地“小田改大田”宜机化改造及采用“粮食+经济作用”轮作产业项目,由“强村”公司流转851.6亩撂荒耕地,遏制耕地撂荒,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

  提升“幸福线”,全面整治人居环境。主动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地、积极地投身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来,对全县18个乡镇进行人居环境整治宣传32次,截至目前,该县农水部门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实地指导86次,帮助群众解决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改厕施工标准、村庄小节点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问题62个。同时,积极引导村民群众利用房前屋后闲置地块打造可食可赏的“美丽菜园”,利用群众的闲置砖瓦、坛罐等打造“微景点”。(章鸿 张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