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牌镇继光村:惠民楼建设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乡村振兴不振兴,不光看农民的腰包鼓不鼓,还要看乡风好不好。近年来,祁门县金字牌镇继光村将惠民楼的建设、使用与管理作为乡风文明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其打造成推动移风易俗与实现乡风文明的主阵地。
走进继光村电下组文化广场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冒着高温穿梭在楼栋间,室内粉刷、瓷砖铺设、材料清运等工作紧张而有序地推进,一栋二层的惠民楼正拔地而起。
电下组惠民楼建设是继光村委会2025年为民办实事的民生工程,其建设资金一部分由村民募捐、村组自筹,另一部分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争取,目前该惠民楼建筑面积约280平方米,预计投入建设资金约28万元。
村民普遍反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情往来愈发频繁,婚丧嫁娶等事宜大操大办,礼金数额不断攀升,给群众带来沉重经济负担,大家却又无可奈何。农村礼金高有几个原因:一是农村随礼名目繁多,建房、升学、祝寿、参军、婚丧等;二是农村缺乏场地,宴席大多去城里酒店或者流动餐饮办理,价格自然高了;三是互相攀比,铺张浪费严重,明明14个菜已足够食用,却非要上20个菜,大量菜品剩余浪费。”
继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勇表示:“我们在群众自发自愿的基础上,将惠民楼建设使用管理作为提升乡风文明行动的重要抓手,同时借助‘红白理事会’,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村民自办’,倡导降低高价礼金,反对铺张浪费,推动移风易俗,让乡村更有人情味。惠民楼建成后,我们将制订《惠民楼管理制度》《日常运行管理办法》等,由党支部书记担任‘惠民楼管理第一责任人’,在楼内张贴村规民约与移风易俗倡议书,并为惠民楼配备电视、桌椅、锅碗瓢盆等设施用具,为村民办理红白喜事提供基本硬件保障。邻里的事由邻里帮忙操办,不仅节省了迎来送往的交通费用,还进一步增进村民之间的感情。”
惠民楼建设不仅搭建了干群沟通的“连心桥”,更将政策宣传与为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把移风易俗写进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传承和发扬勤俭节约、邻里友爱、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让文明新风吹入“寻常百姓家”。下一步,继光村将持续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进一步用好“红白理事会”等载体,以务实举措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