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溪乡:“法治牵牛花” 照亮和谐家园
“以前遇到麻烦事,总想着‘算了’‘忍了’,现在明白法律才是我们老百姓的‘护身符’!”在祁门县古溪乡东源村的农家庭院里,刚听完普法志愿者讲解《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的村民说。近日,古溪乡依托“法治牵牛花”工程,以“守护法治乡村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项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
“农家庭院”变课堂,上门普法暖民心
“大家记住,在外打工,要是遇到欠薪、工伤这些烦心事,千万别自己扛着、慌了神!咱们有法律援助中心,符合条件的,一分钱不花,就能帮你打官司!”在东源村东源组的庭院会上,司法所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案例,向村民们详细讲解《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的申请条件、流程和范围。村民们围坐一圈听得认真,在“拉家常”式的轻松氛围中,原本生硬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易懂。
此次活动聚焦农村法治建设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重点围绕《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反邪教警示教育手册》等内容展开。活动中,志愿者们还针对农村常见的婚姻家庭、财产分割、土地纠纷、电信诈骗等问题,进行了精准普法。他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揭露邪教危害,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邪教侵蚀;结合扫黑除恶典型案例,帮助村民识别有组织犯罪手段,鼓励大家积极举报违法犯罪线索,共同守护家园安宁。当天,一些村民还就法律援助申请流程、家庭财产分割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咨询,现场气氛热烈。
“三天在村”常态化,法治之花遍乡野
古溪乡位于祁门县西北部,山高林密,位置偏僻,辖5个村,常住人口4000多人。为破解农村普法“最后一公里”难题,近年来,该乡创新推出“法治牵牛花”工程,以“三天在村”工作法为有力抓手,走访群众、解决问题,将普法宣传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法治牵牛花”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处处绽放,香满乡野。
“我们以‘牵牛花’为喻,就是希望法治宣传能像牵牛花一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扎根基层、藤牵各方;贴近群众、牵手言和,让法律知识‘牵’出乡村文明,‘牵’出和谐稳定。”古溪乡平安法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为此,该乡精心组建了一支由司法干警、村“两委”干部、法律顾问、返乡大学生等组成的“普法轻骑兵”队伍。同时,推进“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定期开展“法治进农家”等活动,成功推动普法模式从“被动灌输”向“主动参与”转变,让法治精神真正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
今年以来,古溪乡依托“三天在村”工作法,已累计开展各类普法活动12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0起,培育“法律明白人”8名,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难题11件。村民法治意识的显著提升,有效提振了乡村治理效能,全乡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和信访量同比下降20%,呈现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乡村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法治牵牛花”品牌共建共享绘新景
“以前村里邻里有点矛盾,总要找村干部,现在大家懂点法了,遇到问题先讲法、再调解,矛盾化解得又快又好,心气也顺了。”古溪乡东源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林云辉深有体会地说。他认为,法治乡村建设不仅要“送法下乡”,更要“种法在心”,通过常态化、精准化的普法,让群众从内心深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古溪乡党委书记何志强表示:“‘法治牵牛花’工程的核心目标就是逐步提升偏远乡村村民的法治素养,构建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平安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如今,一朵朵“法治牵牛花”在古溪乡野间悄然绽放,将法治的阳光播撒进田间地头,守护着这片和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