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凫峰镇余源村
一、地理位置
余源村位于凫峰镇西部,与本镇凫源、凫坑及休宁县流口镇茗洲村毗邻,渔瑶公路横贯全境,境内流径主要河流有新安江源头——率水河、余坑河。村委会所在地为余口村民小组,距离镇政府所在地(凫坑村高岭脚)2公里,是市、县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村”。
二、行政管辖
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春光、景光、余坑、余口、车头、孙曹、浯溪等村民组。2023年,全村家庭户数411户,人口总数1539人,占总人口的14.91%,大多数为农业人口。其中,劳动力总数979人,男性劳动力526人,女性劳动力453人。
三、自然资源
余源村是一个典型的偏远农业山村,属低山地貌,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春季低温多雨,夏季早晚气温较低,最高气温37℃左右,年平均气温15℃。土地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6.46亩,人均0.2亩,茶园面积1138亩,人均0.76亩,山地面积25998亩,人均17.27亩,种植业主要有水稻、油菜、蔬菜、茶叶种植,其中水稻种植229亩,油菜种植136.5亩,蔬菜种植239.47亩,茶叶种植1138亩。
四、经济状况
余源村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主导产业为茶叶、林业、毛竹,种植业以茶叶为主,木材、毛竹为辅,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茶叶、粮油和林业收入,农副产品加工业也有一定规模的发展,养殖业以生猪、禽类为主。近年来,经过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市、县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全村经济与社会的跨跃式发展。
余源村立足村情实际,依托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把茶叶、木竹产业为主导型产业,积极带领村民调整产业结构,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按照基础设施、森林村庄、村庄建设的总体布局,大力发展毛竹、农产品加工、养殖业,以及有机茶基地建设50多亩。依托整村推进和产业扶贫政策的扶持,逐步改变以往传统、粗放的管理方式,加强了茶叶新品种、新技术培训,进一步增加茶叶科技含量,大力打造绿色品牌,发展茶叶加工项目,努力实现茶业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重点发展的项目有茶叶、中药材、食用菌、林产品等加工业,逐步形成了余源木材加工厂、茶叶和竹片加工厂等多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力地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由于境内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5%,是一处环境保护良好的“天然氧吧”。按照镇党委、政府“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优质的林业、有机茶和矿物质水等自然资源,大力开展产业招商、项目招商、旅游招商。村“两委”还把发展毛竹加工作为当地林业的“突破口”,加快了荒山造林和毛竹垦复进度,毛竹垦复面积达 210 公顷,大力开展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科学划定公益林发展项目,充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农民新村和村庄建设规划等方面,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生态”的原则,大力兴建和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深入开展河道保护与环境整治,保护村庄水口林、生态林,加固和改造孙曹、浯溪、余坑危桥,实施了农电网改造项目,以及电信和有线电视入户工程。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积极开展 “优秀党员户”、“星级文明户”、“信用户”、“五好家庭户”评选,培育良好的村风、民风,加强了村内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活跃农村文化。开展了“一事一议”村组道路、饮水项目,以及水渠、护岸、塘库等水利设施建设,提高了当地防洪排涝、抗旱减灾能力。开展清洁工程项目建设,修建垃圾池10余处,村民组内设置垃圾箱,减少了生活垃圾对河水造成的污染。重视科技推广,实施了基本农田测土配方、改土改种,修建田(林)间道路,农业机械化使用率明显提高,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
村委会负责人:李锡忠
工作日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办公地址:祁门县凫峰镇余源村
联系方式:0559-4589058
邮编:245600
邮箱:ffzrmz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