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恒峰村: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恒峰村位于祁门黟县休宁三县交界处,面积近18平方公里,人口1881人,222省道穿村而过,环境优美、风光秀丽。2023年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恒峰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气候宜人,位于凫峰镇东部,境内风光优美、物产丰富。
近年来,凫峰镇党委政府大力探索挖掘恒峰村深厚文化底蕴,积极推进传统村落项目申报、人居环境整治,同时党建引领大力助推“五凫”优质产业发展兴旺。以坚定的使命与目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绘就恒峰村乡村振兴新画卷。
第一道笔,坚定文化自信,践行文化强村
村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皋塔。建于明嘉靖年间,迄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有县文物保护单位赤桥民主小学旧址。是祁门县第一所新型的革命学校。方氏宗祠,建于清代。“仁让堂”中的楹联匾额,传承着祖辈“素业清风”的高风亮节和“仁让雍睦”的淳朴家风。
对于祖辈留下的这些宝贵遗产,要大力保护、继承和发展。2014年,县委、县政府拨150万元专款,对赤桥东皋塔和方氏宗祠做了全面的保护维修。2021年凫峰镇政府又将祠堂内部的古代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布展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之内。最近,凫峰镇人民政府又积极申报县住建局传统村落项目,筹划修缮濒危传统建筑4栋、一般传统建筑4栋,修缮加固东皋塔及完成丰田桥、赤桥桥等3处古桥修缮。同时计划对中心塔下片区村内巷道进行修复提升,同时安装景观灯和休息座椅。
第二道笔,坚持产业先行,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按照镇党委、政府集中打造“五凫”农产品的工作思路,坚定走绿色强村富民道路。一是持续推进“凫绿”生态茶园建设。恒峰村作为“凫绿”的重要原料产地,拥有茶园1793.1亩。近年来,持续加强茶园绿色防控,推广“粘虫黄板+生物农药+生态农艺”生态模式,插放黄板3.5万张,茶叶亩效益明显提升。二是加快盘活集体林场。对凌公桥组100亩村集体林场主伐,主伐后种植油茶。完成二期56亩油茶栽种,加强百亩油茶抚育管护,三是推进水稻规模轮作。种植优质水稻70亩,实现水稻规模化种植。通过土地整治、复垦等措施,找回耕地100余亩,为村集体增收约4万元,带动群众增收约8万元。
第三道笔,推进生态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以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为契机,提升美丽乡村“靓度”。2024年,恒峰村毕家村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顺利完成初步验收,全村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二是通过落实公益林补偿和退耕还林政策,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美丽乡村“绿度”,村自然生态更加优良;三是着力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大力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建,开展祁门县阊江流域部分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提高美丽乡村“洁度”。
下一步,恒峰村将坚持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为总抓手,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和传统建筑修缮,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助力恒峰村逐步实现乡村振兴,呈现出一派崭新的乡村面貌。(江一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