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11341024MB1F55162L/202203-00014 信息分类: 负责人解读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三农,其他 发文日期: 2022-03-25
发布机构: 祁门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22-03-28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负责人解读】祁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2-03-28 10:15 信息来源:祁门县政府新闻发布厅 阅读次数:

发布人:党组成员、副局长  周俊


发布主题:祁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祁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根据会议安排,我首先向各位媒体朋友通报2021年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随后回答媒体朋友提问。

2021年是脱贫攻坚战打赢后,五年过渡期的第一年,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系统组建和履职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成效明显,有效衔接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一、聚焦“四个不摘”,织牢织密责任监督网

一是坚决做到不摘责任。先后组织召开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议12次,全面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责任。根据统一安排部署,将县扶贫开发局重组为县乡村振兴局,并于6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18个乡镇均设立乡村建设办公室,选派99名干部赴33个村任职创新为非脱贫村选派78名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长111个村均配备了乡村振兴专干乡村振兴一线力量得到充分加强。

二是坚决做到不摘政策。对标省、市相关文件,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发《中共祁门县委祁门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中共祁门县委祁门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等衔接文件全面统筹教育、医保、卫健、民政、残联、住建、人社等部门,落实落细各项行业帮扶措施

三是坚决做到不摘帮扶。安排2300余名帮扶责任人(联系人)与脱贫户、监测户等帮扶对象结对,坚持“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常态化开展集中走访,落实帮扶措施4.76万余条同时,选派65名金融村官、62名专技人员、8名邮政市场专员与驻村工作队组成村级产业发展服务队,有效解决了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四是坚决做到不摘监管。印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提示单10次,抽调18人成立6个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指导组,开展集中暗访调研督查1次,督导指导40余次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问题整改以及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等方面,开展专项业务培训7次410余人次。  

二、聚焦成果巩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围绕重点人群,狠抓监测帮扶制定《祁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方案》,扎实开展集中排查核查工作,按照“两评议一比对一公示一公告”程序,识别监测对象1028人,逐户建立工作台账,制定落实产业就业扶持、兜底保障等针对性、有效性的帮扶措施81条。不断强化部门数据比对和风险预警,印发《关于加强各部门防返贫致贫风险数据比对和预警的函》,部门风险预警反馈比对信息926条。建立防止返贫网格化动态监测制度,组建村级网格2430网格员2430人,开展全方位、全领域的监测,未发生1例返贫致贫现象。

围绕核心指标,狠抓成果巩固。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实行“行政教育双线包保”责任制,做好“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适龄残儿受教育率达100%。发放各类教育资助资金408.08万元,惠及学生4889人次;落实2021年春季学期“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项目238人35.7万元。健全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防范机制,落实“351”“180”政策,精准实施家庭医生签约、综合医保等政策,21849人次脱贫人口享受综合医保救助政策,各项政策报销达1622.1498万元,同比增长2.4%。健全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对全县5471户帮扶对象的住房安全情况开展持续监测。2021年累计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133户,累计发放补助资金107.8万元。健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执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末梢水水质测季度监测制度,全县362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均安排专人管护。投入962.1万元用于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和维修养护,覆盖人口5.84万人。

围绕政策落实,狠抓增产增收。产业发展方面。深入推广“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模式,2021年实施到村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2621.7万元,实施脱贫户到户产业项目4678个、涉及脱贫户3650户、落实奖补资金346.06万元。全县9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934户脱贫户增收。就业帮扶方面。共发放各类补贴和奖励共计405.83万元,实现5696名脱贫人口实现稳岗就业。小额信贷方面。2021年新增贷款1638.8万元345户,做到“应贷尽贷”“零逾期”。消费帮扶方面。认定消费帮扶产品90个,消费扶贫达2.5亿元。光伏电站方面。发放光伏电站发电收益113.54万元,发电收益开发公益性岗位165个。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大力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完成800户农村改厕任务。全面完成2020年度11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通组道路硬化率达100%。行政村电网升级改造率、光纤通达率、4G网络有效覆盖率均达100%。

围绕项目建设,狠抓资金管理2021年,投入8575万元,批复安排衔接资金项目145个、地方债项目31个。项目建设完工率和专项补助资金支付率100%。按照“4+8”模式推进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项目登记管理,已登记到村资产2.19亿元。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2013—2020年扶贫项目资产进行审核清算,做到账实相符。

五是围绕农村低收入人口,狠抓精准帮扶。加强民政等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积极配合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预警监测,不断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平台动态掌握核心指标变化趋势,及时反馈核查风险预警信息,切实做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2021年,通过系统核查处理风险预警信息183条,帮扶落实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困难残疾人等政策1038人,累计发放资金4710.9万元;临时救助累计救助268人,发放救助资金54万元。

围绕短板弱项,狠抓问题整改。扎实开展中央巡视反馈脱贫攻坚领域问题、2020年国家及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2021年省市暗访调研反馈问题、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反馈问题省第三方评估反馈问题等各级暗访、督查、考核评估、日常排查反馈和发现的问题整改工作,目前所有问题均已整改完毕。

三、聚焦“五大振兴”,扎实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围绕产业振兴,全力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培育工程,规上农业企业实现产值6.48亿元。现有11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合作社373家、家庭农场212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安排财政专项扶持资金910万元、实施项目5个,2021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448.06万元。

二是围绕人才振兴,积极培育乡土特色人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组织县农业专家赴乡镇开展集中培训10余场次,乡镇自行组织集中培训40余次,共培训自种自养脱贫户3650余人。举办全县乡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培训166人次。组织160名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818名科技示范户,建立3个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三是围绕文化振兴,加快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开展“送戏进万村”活动119场,建成6个村级综合活动中心,建设村级(社区)前端118个。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37个,不断强化阵地建设,完善村规民约,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倡导乡村文明。

四是围绕生态振兴,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动员5.9万人次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74万吨、乱搭乱建1475户、无功能建筑面积1.75万平米,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围绕“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等管控重点,积极开展“散乱污”整治、秸秆禁烧等专项行动,城区可吸入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9.0微克/立方米,全县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9.5%,全省并列第一。

五是围绕组织振兴,全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行动,成立县级工作队,完成5个软弱涣散村的整顿工作。扎实开展“想干事、敢担当、抓落实、争一流”专项行动,设立“红黑榜”制度,着力解决“慵”“懒”“散”“拖”等突出问题,推动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最后,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关心支持,下一步,我们将坚决按照“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持续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有序衔接做好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紧紧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