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5657X/201904-00020 信息分类: 统计公报
主题分类: 其他,公民,其他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祁门县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19-04-30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祁门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9-04-30 14:48 信息来源:祁门县统计局 阅读次数:

祁门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县域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一、综 

年末全县总户数60005户,总人口187007人,其中男性96373人,男女性别比为1.06:1(以女性人口为100)。总人口中,城镇人口49815人,乡村人口137192人。常住人口16.3万人。城镇化率为52.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84‰,比上年下降1.2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79‰,下降1.4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2.05‰,上升0.2个千分点。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344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5907万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8653万元,增长9.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88880万元,增长7.1%。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9.9:35.7:54.4调整为9.6:33.5:56.9。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546元,比上年增加了3930元。

2018年全县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

683440

7.6

  第一产业

65907

3.2

  第二产业

228653

9.3

  第三产业

388880

7.1

    农林牧渔业

67355

3.4

    工业

178553

8.9

    建筑业

50100

11.2

    批发和零售业

26579

5.2

   批发业

15941

3.7

   零售业

10639

7.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80886

4.1

    住宿和餐饮业

34182

4.5

    住宿业

3743

5.7

    餐饮业

30439

4.3

    金融业

26448

4.4

    房地产业

19272

7.8

    营利性服务业

121971

14.7

    非营利性服务业

78094

2.0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809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4.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3%。开发公益性岗位250个,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136个,技能培训446人,创业培训145人,考录公务员53人,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0人。

二、农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05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2.4%,其中,农业产值增长8.1%,林业产值下降3.5%,牧业产值增长2.4%,渔业产值下降5.4%。实现茶叶总产量6263吨,比上年增长8.8%;粮食总产量26791吨,比上年下降10.6%;油料总产2939吨,比上年下降3%;水果产量1619吨,比上年增长71.7%;生猪存栏15700头,比上年增长9.3%;出栏35085头,比上年增长3.2%;水产品产量684吨,比上年下降8.5%。(2017年基数采用省农业普查核定数)

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年末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7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2家)。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328亩,年末全县共流转土地9.42万亩,占二轮家庭承包土地面积37%,其中:耕地6.2万亩,园地3.2万亩。

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66家(联合社1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社12家;家庭农场145家,其中,省示范农场9家,市级示范农场3家;专业大户330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178553万元,增长8.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1%,拉动经济增长2.9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26.1%,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9.4%;工业用电量7837万千瓦时,增长13.1%。全县规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88154万元 ,增长9.8%,入库税收9615万元、增长11.4%,纳税超千万元企业2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13家。实施技改项目16个,技改投入下降2.2%。祁门经济开发区“去筹转正”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新建标准化厂房1.6万平方米,新进落户企业8家。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512203万元,增长8.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74.9%

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0100万元,增长11.2%。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6615万元,增长33.6%,实现利润总额724.4万元,下降31.0%。资质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7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4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3.6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1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6552万元,增长15.0%,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3652万元,增长6%;第二产业投资80715万元,增长9.4%,全部为工业投资;第三产业投资332185万元,增长17.2%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77.6%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下降3%,民间投资增长1.5%。房地产开发投资70564万元,增长28.1%。商品房销售面积21.36万平方米,增长47.8%,商品房销售额81918万元,增长52.2%,商品房销售套数1629套,同比增加546套。

全年3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1亿元,增长13.6%。城区备用水源、祁门一中新校区主体工程如期建成,竹迹新材料、品电半导体等项目建成投产,皖南油茶博览园、柏溪文旅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德上高速、昌景黄高铁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共谋划储备重点项目307个,总投资超200亿元;编报县域“六大板块”重大项目40个,其中25个亿元项目纳入国家项目库。国家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等项目成功获批,阊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1860万元,同比增长11.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3837万元,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8032万元,增长11.7%。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26480万元,增长13.9%。从结构看:批发业完成9234万元,零售业完成216449万元,住宿业完成5083万元,餐饮业完成61103万元,分别增长10.6%11.0%10.1%11.0%。新增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56个(其中贫困村新建31个网点),开展农村电商培训361人。全县网销额超1000万元农村电商经营主体2个。

全年旅游接待总量达到298.9万人,同比增长12.8%,其中入境游客达到0.79万人,同比增长9.7%;旅游总收入20.66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创汇118.1万美元,同比增长12.5。问道探秘旅游风景道祁门段、“黄山168”国际徙步探险基地项目、牯牛降南大门旅游服务区综合工程等重点旅游项目加快推进,民宿客栈发展加快,南山客栈被评为“全省二十个不得不去的客栈”、“黄山市50佳民宿”。冯家顶民宿以当地农家“土墙房”特色为基础,打造具有地方风情年代感的民俗民宿聚集区。举办2018祁门全域旅游宣传片发布会暨祁门风景道自驾游活动,印制《茶红天下?门迎四方》,发布祁门旅游手绘地图,将全域旅游智慧导览系统接入“祁门微旅游”公众号,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

六、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全年对外贸易经营企业13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437万美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出口额4336万美元,增长11.3%。外商直接投资1317万美元,同比增长10.7%。全年新签内资项目53个,协议投资额48.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0%,新签项目开工率79.2%;新签亿元以上投资项目13个。祁红古城及世界红茶文化公园、祁红大峡谷一期项目、祁红小镇科技园、胡公馆及祁大龙袍生产等一批重点产业招商项目成功签约落地。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206万元,增长1.0%。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607万元,下降6.6%;上划中央收入19882万元,增长30.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8462万元,增长22.1%。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3390万元,增支6033万元,增长3.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下降0.1%,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增长7.0%,城乡社区事务增长4.5%,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7.2%,节能环保增长16.0%,文化体育和传媒下降19.9%。全年财政民生支出148158万元,增支6027万元,增长4.2%,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81%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593670万元,比年初增加928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4500万元,比年初增加6717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13177万元,比年初增加58934万元,增长7.9%

八、交通和城乡建设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80887万元,比上年增长4.1%。年末公路总里程1502公里,其中,省道224公里,高速公路68公里。公路密度67.8公里/百平方公里。拥有一级客运站1个。昌景黄高铁、德上高速测量、调查及征地勘界有序开展。G237交警大队至灯塔段路面改造提升工程、G237路段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全面完工。

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全县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化面积5万㎡,新建绿道10公里,建成城区污水管网4公里,完成城区自来水价格阶梯式提价;完成50 套棚户区、4个老旧小区、7个“三小”改造项目,完成投资27.22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2.8%。完成579户农村危房改造、2830户(市下达任务2500户)改厕目标,全面实施2个乡镇集镇风貌整治工作,完成建制镇固定资产投资17.2亿元。

九、教育和科技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70所,教职工1805人,其中专任教师1484人,在校学生19667人,毕业生数5135人,招生5933人。

2018年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指标

学校数

毕业生数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教职工数

专任教师

职业教育

2

578

584

1562

68

57

高中

3

771

652

2109

200

189

初中

18

1189

939

3410

662

560

小学

20

1063

1438

8265

592

520

幼儿园

27

1534

2320

4321

283

158

全年公共财政教育经费20262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比重11.1 %。“两免一补”配套资金安排3053.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免费使用教科书。全县高考考生914人,录取762人,录取率83.4%,其中:一本录取137人,二本录取235人,艺术类本科录取28人,体育类本科录取15人,分类招生本科录取0人,专科录取347人。中考考生1205人,录取978人,录取率为81.2%

全年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国家星创天地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引导企业与各类高校院所新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5份,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4件,5家企业获省市研发设备购置项目补助,3家企业获批承担实施黄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培育本土高级职称科技人才2名;获批创建省二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1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个。截止年末,全县有效高企数为11家,占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91.67%;全县拥有有效发明专家42件,比上年增加4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25件,比上年增长0.245件。祥源祁红、天之红公司入选国家科技部第三批“星创天地”名单。森源林业成功登录“新三板”,阊华电子等4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建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8个,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电子阅览室)18个,农家书屋160个。广播电视台1个,有线电视用户3.6万户,村级广播电视通播率为100%。全县县级以上文保单位55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12处,市级22处,县级19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个,国家传统村落25个。拥有县级以上非遗项目22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7项、市级6项、县级5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5名,省级9名,市级50名。政府购买基层公益文化岗位试点18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本堂、敦化堂、聚福堂、和顺堂、顺本堂5个古戏台修缮工程,陈氏宗祠、敬敷堂、聚庆堂、永安堂、中和堂、叙伦堂、胡氏宗祠、敦本堂等世行贷款项目,芦溪一本堂灾后修复主体工程、查湾报本祠抢救性维修工程、安凌曾氏宗祠修缮工程全面完工。文堂村、桃源村、磻村、环砂村、奇口村5个古村落,文堂村奎光牌坊等28幢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稳步推进。文化民生工程提质增效。其中: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完成投资285.2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完成投资184万元,共送戏进村140场,送电影到村1332场。更新农家书屋图书6660册。

继续稳定执行四保障一兜底一补充贫困人口综合保障政策。2018年全县共有10391人次(含参照住院补偿的门诊)贫困人口享受贫困综合医保住院补偿政策,8478人次贫困人口门诊享受 “180”政策补偿。全县家庭医生完成签约4.88万人,签约覆盖面30.4%,其中有偿签约1.75万人,有偿签约率10.9%,重点人群签约2.85万人,覆盖面为68.3%,贫困人口履约率达到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14.1万人,参合率100.4%,新农合资金实际筹集9659万元。全年新农合基金补偿27.5万人次,基金补偿支出9263万元,占当年新农合基金使用进度为98.1%,累计基金使用进度为66.4%。其中:住院补偿4824人次,基金补偿支出6264万元;门诊统筹补偿252173人次,基金补偿支出567万元;慢特病补偿19851人次,基金补偿支出1088.9万元;意外伤害补偿2288人次,基金补偿支出683万元;住院分娩补偿1170人,基金补偿近91.9万元;大病再保险补偿2387人次,基金补偿支出490.6万元;发放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2760人、269.6万元,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268人、135.2万元;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年共受理公共场所卫生行政许可110件,受理医疗机构许可校验133户,办理护士首次注册11件、变更注册27件、延续注册252件,医师首次注册26件、变更注册14件。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总政策符合率95.79%,出生婴儿性别比102.33,综合避孕率88.7%

全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 “黄山168”国际徒步探险基地为主,柏溪户外运动基地和牯牛降户外运动基地共同发展打造体育品牌赛事,全年开展大中型体育活动21场,参与人数达万人。举办《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暨全民健身运动会。年末公共体育馆1个,公共体育场1个,在建全民健身中心1个。新增12个全民体育健身工程、8个健身气功晨练点、1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6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各类性质的体育社团、俱乐部12家。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666人,其中国家级1人;一级21人;二级142人;三级503人。体育彩票网点16家,体彩销售量2117万元,同比增长100%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57元,增长9.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02元,增长9.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2元,增长9.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全年共实施33项民生工程,完成投资4.8亿元,其中县级配套资金8645万元。投入“十件惠民实事”资金2800万元,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持续开展脱贫攻坚“春夏秋冬”四季攻势,立行立改各类问题6946个。全面落实“五个一”帮扶机制,统筹推进“十大工程”,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4442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00个,9942475名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4253人、17653人、7837人、10698人、9107人,累计征收五项社会保险费16292.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94170人(征收费1829.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参保人数4228人。按时足额为8028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21568万元,老农保7588人次发放待遇37.7万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14126人次,271.3万元;村干部养老保险待遇发放849人次,21.7万元。共发放老字号生活补助33435人次,549.5万元。支付医疗、工伤待遇5830万元。加载金融功能社会保障持卡人数为14.5万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口覆盖率为90.38%;社会保障卡缴费和领取待遇应用目录平均开通率为85%。全年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128起,结案103起,涉及人数216人,结案率达80%。案外调解 54起,调解率为100%,涉及劳动者167人。共受理农民工举报投诉案件57件,结案55件,涉及农民工804名,清欠农民工工资675.7万元,年度全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位于A级。

全县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6807人(其中城镇低保1967人,农村低保4840人),发放低保金2617.8万元;享受五保待遇人员919人,发放五保供养及运行维护资金565.6万元;救助生活无着人员191人,支出救助资金65.3万元;临时救助279户次,临时救助资金53.2万元;孤儿保障对象36人,孤儿供养保障金43.1万元;发放高龄(80岁以上)津贴260万元;发放6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人居家养老补贴28.7万元;发放重度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370.5万元;发放各类优抚对象定恤定补款938.8万元,享受优待优抚对象291人,优待款253.5万元,接收退役士兵及复员转业士官76人,发放退役金157.7万元。

全年新注册登记社会团体1家,通过年检的社会组织37家。办理结婚登记1126对,离婚登记389例,补领结婚登记329件,补领离婚登记1件,依法办理收养登记1件。

十二、资源、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新增耕地面积130亩,确保我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5543亩,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不低于124345亩。全年供应土地23宗,面积534亩,成交价款33983万元。划拨土地3宗,面积126.7亩。全年商住用地12宗,面积316.9亩;工业用地8宗,面积90.3亩;科教用地1宗,面积122亩;医卫慈善用地2宗,面积4.7亩。共预审通过项目12个,分别为城北垃圾运转中心、祁门县城区加压泵站及管网改造工程、皖南(祁门)油茶文化博览园、新老城区征迁安置区等,总用地2979.1亩。审批农村居民住宅和乡镇村建设用地274宗,面积92.4亩。共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10899件,不动产证书4078件、证明4722件,权籍确认6023件。立案查处土地矿产违法案件16件,涉及土地面积6.6亩。地质灾害防治转移受威胁群众38户、132人。

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8.64%。全年完成林业行业总产值79.26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6.69亿元,占全部林业产值的34%,增长31.2%;第二产业产值31.73亿元,占全部林业产值的40%,增长10.8%;第三产业产值20.84亿元,占全部林业产值的32%。全年共完成长江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2343.4亩。新建“三线三边”建设点5个,创建森林城镇1个(凫峰镇省级森林城镇),创建省级森林村庄3个(祁山镇的星光村,历口镇的正冲村,安凌镇的琅丰村),完成封山育林15000亩、退化林修复30000亩、森林抚育119200亩。年末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5家,其中: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市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新增林业示范亮点5个,扶持发展林业复合型经营主体10个;新增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

全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城区地表水环境水质达标率达100%,倒湖断面出境水水质达Ⅱ类标准,凫峰断面水质达Ⅰ类标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41,PM10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确定纳入普查工业源326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5个,规模化畜禽养殖7个,入河排污口3个,生活源锅炉1台,移动源(加油站)16家。实施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1个,重点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和农村污水治理,争取资金731.5万元;申报实施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项目1个,争取资金25万元;实现农村环境整治,争取中央节能减排资金81万元;申报大气污染防治项目2个,争取资金140万元。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56起,死亡15人,伤57人,直接经济损失83.3万元,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与去年同期比较,事故起数减少6起,下降9.83%;死亡人数增加4人,上升27.27%;受伤人数增长7人,上升14.0%。非煤矿山、危化品和烟花爆竹、建筑施工等工矿商贸领域继续保持平稳态势。全年共排查安全隐患910处,整改878处,整改率96.48%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祁门统计年鉴—2019》为准。

2、公报数据来自县直各相关部门。

                                 

 

  撰稿:方向东

审核:贺正春

签发:贺正春

 

 

本期发送:县四大班子领导,县直有关单位及各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