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相关小知识
part.1

什么是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是根据公众和社会活动的需要,人工建成的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公共建筑设施,供公众学习、工作、休息、活动、娱乐、参观、旅游、交流、交际、购物及美容等活动之用。
part.2

公共场所包括哪些?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将公共场所分为七大类二十八种。
(1)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
(2)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
(3)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4)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5)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商场(店)、书店;
(7)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
part.3

公共场所有哪些卫生学特点?
公共场所具有人群密集,流动性大,易混杂各种污染源;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污染;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等特点。
part.4

公共场所量化管理级别分别代表着什么?
A 级表示低度风险、高信誉度。B 级表示中度风险、一般信誉度。C 级表示高度风险、低信誉度。
part.5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多久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 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 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part.6

消费者如何了解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
消费者可通过查看卫生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 卫生检测报告等。上述三项内容应当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part.7

公共场所卫生防病提示
01
如果自己患有呼吸道疾病, 就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一 定要前往时,需佩戴口罩;手上沾上口 鼻分泌物时,要及时洗手;打喷嚏和咳 嗽时,需用纸巾或者手帕捂着,用后将 纸巾扔到垃圾桶。
02
离开人员密集的室内公共场所, 要进行手部清洁,因为接触外部事物最 多的就是手,养成勤洗手、特别是使用 肥皂洗手的习惯。不过多接触公共场所 的设施,例如电梯扶手、电梯开关等, 这些都是人经常接触的位置。
03
气温适宜、室外空气质量好时, 避免使用空调,尽量开窗通风,以有效稀 释室内污浊空气。
04
入住宾馆时, 养成自带牙具、毛巾等洗漱工具和饮水杯子的习惯,即可避免宾馆洗漱用品和杯子可能不卫生带来的危害,也可为环境保护做一份贡献。同时,要检查一下被褥床单等是否干净。
05
去游泳池和洗浴场所时,要把自己的衣裤装进自带的袋子后再放进公共衣柜里,不要把自己的衣服尤其是内衣裤与别人的混放在一起,更不要穿别人的泳衣和浴衣。
06
出外用餐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干净卫生的餐馆,使用消毒过的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