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56406/202504-00123 信息分类: 统计公报
主题分类: 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 发文日期: 2025-04-23
发布机构: 祁门县统计局 发布日期: 2025-04-23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无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祁门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祁门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5-04-23 15:36 信息来源:祁门县统计局 阅读次数:

祁门县统计局

2025423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省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在高质量建设景美民富、政通人和的“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上取得了更大进展。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32.7亿万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61.5亿元,增长6.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9.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8.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781元,增长7%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16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开展2+N+4”系列招聘活动167场次,组织企业1554家次,提供岗位3.4万余个次,达成初步意向2467人次。2024年新进事业单位人员105人(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15人,面向村社区“两委”成员招聘2人,卫生紧缺专业招聘7人,其他单位招聘45人,村卫生室专项招聘3人(市里组织),乡编村用招聘2人,组织部人才引进6人,乡编村用安置1人,定向培养乡村教师安置17人,退役士兵安置7人)。祁红茶业公司引进安徽农业大学博士1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培养技能人才842人,培育602名农民工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培养542人。

全年新登记经营主体1650户,其中新登记企业452户,年末在册经营主体总数达1.5万户。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亿元,增长5.4%。实现茶叶总产量7498.3吨,增长5.8%;粮食总产量33209吨,增长1.6%;油料产量2826吨,增长8.4%;水果产量2196吨,增长0.8%;蔬菜产量36021吨,增长2.1%;生猪出栏36155头,下降5.4%;水产品产量770吨,增长2.8%。猪牛羊禽肉产量0.4万吨,下降4.2%;禽蛋2636吨,增长11.6%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85万亩,较上年增0.3%;产量3.32万吨,较上年增长1.6%。其中稻谷播种面积6.35万亩,产量2.76万吨;玉米播种面积0.84万亩,产量0.3万吨;豆类播种面积1.03万亩,产量0.13万吨(大豆播种面积0.86万亩,产量0.11万吨);薯类播种面积0.63万亩,产量0.12万吨。

1  2024年全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3.32

1.6

其中:稻谷

2.76

1.9

玉米

0.3

0.2

豆类

0.13

1.7

薯类

0.12

-2.2

茶叶

0.75

5.8

油料

0.28

8.4

水果

0.22

0.8

蔬菜

3.60

2

 

年末拥有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红茶发展(天之红茶业)成功进入第八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名单,填补了我县国家级龙头企业空白。年末拥有在业合作社332家,在业庭农场321家,年新增合作社5家,新增家庭农场23其中,正常在业的县级以上合作社49家,正常在业县级以上家庭农场96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工业投资增长10.3%;工业用电量增长8.3%。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7%。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4%;木材加工和木竹制品业增长5.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8.9%。主要产品产量中,电子元件下降71.8%,半导体分立器件增长61.5%,人造板增长20.3%,精制茶增长5.5%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9.3%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5.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1.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9.8%,平均用工人数2948人,同比增长4%。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祁门红茶集团通过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和省级数字化车间认定,芯微电子获评省级智能工厂,企业上云总数达32家。

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4.4亿元,增长8.9%。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9.2亿元,增长8.3%,利润总额下降31.6%;房屋施工面积69.1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2.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5.4万平方米。  

四、服务业国内外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9亿元,比上年增长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3亿元,增长2.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1亿元,增长4.6%;金融业增加值3亿元增长1.1%;房地产业增加值4.9亿元,下降2.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1.2亿元,增长9.7%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6亿元,增长4.9%。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3亿元,增长0.9%。按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零售额27.7亿元,增长4.7%,乡村实现零售额17.9亿元,增长5.1%。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4亿元,增长5.6%,商品零售41.6亿元,增长4.8%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632万美元,增长13.7%,其中,出口额5972万美元,增长13.5%。实际到位内资40.4亿元(含往年项目),增长18.4%,新签项目46个,其中亿元项目23个。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4亿元,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1.3亿元,增长115%,第二产业投资完成6.9亿元,增长10.3%,全部为工业投资,第三产业投资完成31.2亿元,增长4.6%5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长23.5%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下降1.9%,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29.8%,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2.6%

 

2  2024年我县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行业

比上年增长%

渔业

138.6

采矿

 

制造业

25.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21.9

建筑业

 

批发和零售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2.6

住宿和餐饮业

190.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金融业

 

房地产业

-13.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412.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2.3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8.4

教育

-77.9

卫生和社会工作

5.5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227.9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6%。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3.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1.2%商品房销售套数254套,比上年增加7套。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4.5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6.4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4平方米。

46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3%;其中28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26个,开工率93%16个计划竣工项目已全部竣工;4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工率、纳统率均为100%全年谋划储备对上争取项目227个,总投资396.7亿元;功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3资金4145万元;新入库专项债项目4个,发债额度7.7亿元;争取特别国债项目2资金9240万元。梅城大厦、市民体育文化中心等30个项目开工建设,德上高速祁门至皖赣界段、祁民公社等14个项目加快推进,梅城公益性公墓、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及处置一体化等16个项目竣工投用

六、财政金融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亿元,增长3.4%。其中,税收收入2.9亿元,增长5.6%,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52.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6亿元,增长1.5%。重点支出中,卫生健康支出增长6.2%,科学技术支出增长4.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3.8%,教育支出增长0.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29.7%公共安全支出下降16.3%。全年兑现各类扶持企业发展资金1207.5万元。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9.2亿元,增长9.9%,余额比年初增加18.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0.4亿元,增长12.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1.6亿元,增长6%,比年初新增贷款6.8亿元。

七、交通和城乡建设

持续补齐农村交通基础建设短板。全年建设完成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1个,建设里程2.4公里;完成联网路项目1个,建设里程0.6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工程4个,建设里程47.6公里,村道安防工程24.6公里,安防提升工程54.6公里;完成危桥改造1座。截至年底,我县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农村公路总里程933.4公里。对历口镇、安凌镇、古溪乡进行公交化改造,正式开通,目前祁门城乡公交线路53条,投放公交车辆62辆,实现了全县18个乡镇公交全覆盖

全年改造老旧小区3个,新建“口袋公园”2个、绿道5公里,改造提升绿地2.9万平方米,新增城市停车泊位1650公共泊位563、公共充电桩229个,新建污水管网建设0.98公里,改造污水管网13公里,检测市政污水管网39公里,完成11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新改建燃气管道9.6公里完成朝阳花园、南城水岸祁红花苑项目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扎实开展省市精品示范村、省级中心村建设,25个自然村整治全面实施,完成农村改厕1069户。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户数58930户,总人口18.1人,其中男性9.4人,男女性别比为1.07∶1(以女性人口为100)。总人口中,城镇人口5.9人,乡村人口12.2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2.6%。全年常住人口14.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1.1%。全年出生人口941人,人口出生率为5.2‰,比上年下降0.0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064人,人口死亡率为11.4,比上年提高6.1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6.2,比上年下降6.25个千分点。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46元,同比增长5.9%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53元,同比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86元,同比增长6.8%。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7:1,比上年同期缩小0.04

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42227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2414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4885人,工伤保险参保11413人,失业保险参保9738人。

全年在册城乡低保对象3761人,累计发放低保金2275.4万元;在册特困人员907人,累计发放特困资金1219.4万元;纳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3442人,累计发放资金355.7万元;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4215人,累计发放资金431.7万元;给予292人次临时救助,累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39.4万元。全县老年助餐服务共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9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30个,全年提供助餐服务9.7万人次。

全年新建村级养老服务站6个,年末实有村级养老服务站59个,覆盖率达53%。聚焦分散供养特困、高龄、失能、残疾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按照“一户一策”原则,投入29万元,完成1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持续推进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建设养老照护床位15张,为老人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累计发放家庭养老床位运营补贴4万元。全县1名孤儿和8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累计发放生活保障资金91.6万元。

全年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79家,其中社会团体5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22家。办理结婚登记470对,离婚登记249对,离婚申请353对,补发结婚证82对,补发离婚证5次,接待收养登记咨询人员32人次,办理收养登记1例,婚姻登记合格率100%,建档率100%

全年改造提升4个乡镇公益性公墓,新建3个村级公益性公墓,祁门县梅城公益性公墓项目竣工验收投入试运营。

全年成立祁门县“祁乐戎融”拥军商户联盟,37家拥军商户入选。完成9“军宿徽州”军人驿站申报1家军创企业获全省创业创新大赛优胜奖。15名重点优抚对象短期疗养,200名农村籍重点优抚对象健康体检,2024年医疗保险定额资助986名重点优抚对象人(含年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士兵),关爱帮扶71名农村生活困难优抚对象。收到立功喜报71份,发放奖励金8.2万元43入伍新兵悬挂光荣牌,累计开展祭扫活动32场。

九、教育和科技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70教职工1916人,其中专任教师1510人,在校学生18833人,毕业生5227人,招生4982人。全县高考(一中)本科录取387人,本科录取率53.6%

2024年各类学校基本情况

 

 

 

 

 

单位:所、人

指标

学校数

毕业生数

招生数

在校生数

教职工数

专任教师

中等技术学校

1

419

671

1228

59

50

高级中学

1

673

745

2271

171

168

完全中学

1

598

529

1624

157

155

九年一贯制学校

10

836

1107

4738

464

418

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1

249

189

792

63

55

初级中学

5

70

41

156

37

31

小学

20

940

865

4980

453

395

幼儿园

31

1442

835

3044

512

238

全年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同比增长9.4%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成功培育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省专精特新企业1家,新增外贸进出口经营权企业5家、实绩企业2新注册外资企业2。祁门县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服装产业大脑,利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服装产业链贸易平台。

全年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0.5亿元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15亿元。全年共授权专利153件,其中发明专利19件,企业专利授权137件。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4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6.8件。

年末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安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祁门黄精);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2个;法定计量授权检定机构1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952,新制定、修订地方标准3项。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3非国有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省级名录7项。

全年接待游客362.8万人次增长10.8%旅游总花费23亿元,增长13.1%,新签约文旅项目7个,总投资5.2亿元;新投产项目8个,总投资2.9亿元。华侨城旅发集团、江苏绿发集团、同程文旅、大乐之野、祥源文旅、湖南秦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明谦咖啡等业内知名企业与我县达成合作。建设完成中心南路口袋体育广场、金字牌镇金陶社区百姓健身房项目等10个体育民生实事项目;依托各界力量,举办各类赛事活动21新晋级第七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名,新增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投资建设的“万里茶道”祁红茶业改良场片区修缮提升工程、市民体育文化中心、县博物馆、东景合茶瓷体验、瓷情部落民宿等项目进一步丰富我县文旅业态。

年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为135771人,人均征缴标准为1050/人/年,其中个人征缴标准为380/人/年,各级财政配套标准为670/人/年,年应筹得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14256万元。实际到账收入为14885.5万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为4994.8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资助收入163.3万元,政府补助收入9510.7万元(其中:中央政府补助5630万元,省级政府补助收入2890万元,县级政府补助收入959.4万元),利息收入216.5万元,其他收入0.2万元。2024年我县共有在册脱贫户12309监测户632低保3753特困988其中特困监测户低保由医疗救助资金进行全额或差额资助资助总额163.3万元脱贫户全部应保尽保资助总额163.3万元。

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52个,其中医院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4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乡镇卫生院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村卫生室9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115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75人,注册护士449人。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945张,实有床位1036张。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完成“五未”土地处置29宗,面积1657.9亩。其中,批而未供土地23宗,面积1590.2,年度任务处置率59%;供而未用土地3宗,面积12.4亩,年度任务处置率21.7%;后三未土地3宗,面积55.3亩,年度任务处置率100%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00余亩

全年建设“健全林下经济社会化投入机制”、“探索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多元发展模式”2个省级林长制创新点,建设“探索建立阊江上游生态屏障保护机制”、“探索建立县级智慧林业体系”2个市级林长制创新点全面完成市绿化委下达营造林任务11.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4万亩、封山育林2.8万亩、退化林修复2.3万亩、森林抚育6万亩。创建绿美城镇1个、绿美村庄4个。参与义务植树人数达10.2万人次,尽责率达100%,义务植树54万株。油茶林新增种植2000亩、低产林改造2500亩。结合实际编制了《祁门县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确定野生林木资源调查线路38条、栽培利用调查线路21条、收集保存专项调查保存场所两处。

全年PM2.5平均浓度19.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8%;优良天数比率98.9%,位居全市第一。全县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类地表水标准,阊江倒湖、率水凫峰、秋浦河安凌等考核断面水质符合功能区划标准。

全年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其他各类事故147起,同比减少21起;其中:交通事故一般案件共77起,同比增加4起,死亡17人,同比增加6人;火灾事故70起,同比减少25起,无人员伤亡非煤矿山、危化品和烟花爆竹等工矿商贸领域持续保持平稳态势。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最终数据以《祁门统计年鉴2025》为准。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4、三次产业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5、因涉及机构改革,指标口径有调整。

6卫生健康数据均为预计数。

 

                              

        撰稿:谢淑雯

审核:方向东

签发: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