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前三季度全县经济运行情况
前三季度,我县经济总体平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重点指标增速稳中有增。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县生产总值70.4亿元,同比增长5.4%,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亿元,增长3.6%,增速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居全市首位;第二产业增加值20.9亿元,增长7.1%,增速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位;第三产业增加值44.1亿元,增长4.8%,增速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
一、三次产业平稳增长,服务业贡献明显
(一)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前三季度,全县农业增加值增长3.6%,比二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1亿元,同比增长3.6%,比二季度降低2.3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565万元,增长4.9%,比二季度降低0.2个百分点。蔬菜产量2475吨,增长1.8%;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0.2万吨,下降8.7%;生猪出栏2万头,下降10.1%;禽蛋产量0.2万吨,增长30.1%;农产品产量总体保持稳定增长。
(二)工业生产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较二季度回落3.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6位,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13个行业大类中,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69.2%。五大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全部实现正增长,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等2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对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32%。
(三)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前三季度,全县服务业(三产)增加值增长4.8%,比二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位,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为85.2%。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0.2%,比二季度回落34.2个百分点,三大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长8.7%,合计拉动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旅游市场加速恢复。全县旅游接待量187.43万人次,同比增长10.6%;旅游总收入12.21亿元,同比增长11.2%。
二、项目投资稳步恢复,消费市场回暖缓慢
(一)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比二季度提高9.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4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3.6%,增幅较二季度提高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由负转正,增幅提高2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6%,增幅提高7.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9%,由负转正,增幅提高20.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3.7%,增幅回落0.7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0.1%,降幅收窄15.2个百分点。建安工程投资完成29.1亿元,增长14.9%,增幅比上半年提高16.1个百分点,总量占全部投资比重为90.9%,高于上年同期8.7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回暖缓慢。前三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亿元,同比增长4.5%,比二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9%,比二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增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批发业销售额增长7.5%,比二季度回落5.5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增长5.4%,比二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增长5.9%,比二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增长4.7%,比二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
三、居民收入保持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一)财政收支由负转正。前三季度,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0.2%,由负转正,增幅提高5.1个百分点,位居全市并列第一。其中,税收收入2.2亿元,增长3.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1亿元,增长0.6%,比二季度提高4.1个百分点。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1.7%,教育支出增长1.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25.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1.4%,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8%。
(二)城乡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前三季度,全县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94元,同比增长3.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86元,增加1126元,增长3.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93元,增加1232元,增长7.1%。
(三)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前三季度,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07.4亿元,同比增长10.5%,比二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储蓄存款余额177.7亿元,增长12.1%。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2.4亿元,增长6%,比二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