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祁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祁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5年)》已经2023年11月27日县政府第39次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祁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2月27日
祁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5年)
第一章 全域文化和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第1条 总体情况
根据《祁门县文化和旅游资源分类、调查、评价》,本次文旅资源普查共登记3970个,其中,实体资源单体2879个,非实体资源893个,集合体资源198个。实体资源包含6个主类,22个亚类,123个基本类型;非实体资源包含9个主类,26个亚类,101个基本类。集合体资源按照尺度分为大、小两个尺度,按照特征分为20类。
实体资源中自然类资源单体为1240个,占实体总数的43%;人文类资源单体为1639个,占实体总数的57%。地文景观类资源是祁门自然类资源单体的主要部分,单体数量为477个,占自然类资源单体总数的38.47%;建筑与设施类资源构成了人类资源的主体,占人文类资源总数的69.92%。按照等级统计,五级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77个,占实体类等级总数的2.67%;四级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193个,占实体类等级总数的6.7%;三级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465个,二级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894个,一级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1250个。
非实体资源中人物主类资源数量最多,数量为285个,占非实体资源单体总数的39.91%;其次为大美自然景观类资源,数量为207个,占非实体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23.18%;地域文化类单体数量最少,为10个,占非实体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总数的1.12%。按照等级统计,世界级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1个,占非实体类等级总数的0.1%;国家级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91个,占非实体类等级总数的10.19%;省级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104个,占非实体等级总数的11.64%;市级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182个,占非实体类等级总数的20.38%。县级文化和旅游资源单体515个,占非实体类等级总数的57.67%。
集合体资源中小尺度集合体共提取155个,占总数的78%;大尺度集合体共提取43个,占总数的22%。按照类型统计,沟谷与盆地类型集合体数量最多,数量分别为62、51个。按照等级统计,四级集合体数量最多,其次是五级和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四级、五级、三级、二级和一级,数量分别为56、50、48、35、9个。未开发集合体质量等级数量以四级和三级为主,已开发集合体数量少且质量等级只有五级和四级,数量分别为11个和2个。正在开发集合体数量少且质量等级以五级和四级为主要开发对象。整体上看,祁门县集合体质量等级较高,三、四、五级占比大,但其中大部分旅游资源仍然处于未开发状态,开发潜力大。
第2条 空间格局
根据祁门文旅资源单体数量、质量、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集合体识别与评价方法,提取出祁门县集聚分布的资源组合。集合体总体上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优质集合体主要分布在祁门县西北和西南地区,资源丰富且集聚程度高,一般集合体则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和南部,分布相对稀疏。从开发状态来看,已开发集合体占总数的6.57%;正在开发集合体占总数的9.09%;未开发集合体数量占总数的84.30%,大部分集合体尚未开发,开发潜力大且资源质量高。
采用GIS格网分级方法对祁门县文旅资源进行格网化分析与评价,从整体分布上来看,高质量文旅资源分布于低海拔、高海拔与坡度0°—9°地带,人文类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低海拔、低坡度区域,人口密集,适宜开展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等;自然类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广泛,不同海拔坡度区域均有数量不低的自然类旅游资源的存在,整体生态环境优越,适宜生态旅游开发。
选取祁门县典型资源类型进行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包括山地类资源、湿地类资源、茶园风光类、田园风光类、中医药类资源、风景廊道资源、传统村落类资源、历史文化街区类资源、特色民宿类资源、古道遗址类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资源。
表1祁门典型类型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
典型资源类型 |
资源特征 |
山地类资源 |
山地类资源集中分布在历口镇、箬坑乡两个乡镇,涵盖山丘、特色山地沟谷、奇特与象形山石、特色盆地等主要类型、以牯牛降风景区、七彩玉谷、牛溪坞大峡谷、考坑大峡谷、燕山风景区等为代表。 |
湿地类资源 |
湿地类资源在全县分布较为广泛,每个乡镇均有涉及,其中以安凌镇、祁山镇、历口镇等为主,涵盖河流、湖泊水库、潭池瀑布等主要类型,以阊江、倒湖十八湾、牯牛湖、湘溪岭水库、流源书库等为代表。 |
茶园风光类 |
茶园风光类资源在全县均有分布,其中以箬坑乡、历口镇、古溪乡、芦溪乡和凫峰镇等为主,涵盖生态茶园、石茶共生景观、茶文化建筑等主要类型,以天之红生态智慧茶园、祁红历口生态示范茶园、芦溪安茶生态茶园、冯家顶石茶共生景观、祁门红茶博物馆、中国茶业改良场旧址(万里茶道申遗点)等为代表。 |
田园风光类 |
田园风光类资源在全县均有分布,其中以历口镇、安凌镇、闪里镇、渚口乡等为主,涵盖传统民居、祠堂、景观茶园、景观农田等主要类型,以历溪/文堂/桃源/高塘/坑口/六都/广联/柏溪/芦溪/恒峰等乡村景观为代表。 |
中医药类资源 |
中医药类资源集中分布在历口镇、安凌镇、祁山镇等乡镇,涵盖中医药种植基地、御医文化展示地等主要类型,以祁门御医展览馆、柏溪白塔香榧基地及中药材种植基地、彭龙村黄精种植基地等为代表。 |
风景廊道资源 |
风景廊道类资源集中分布在历口镇及箬坑乡,其余地区均呈零星分散分布,涵盖古道、山道、路道、水道等主要类型,以大洪古道、榉根岭古道、半壁岭古道、秋风岭古道、九龙池登山步道、观音堂登山栈道、阊江风景廊道、大北河景观廊道、秋浦河景观廊道等为代表。 |
传统村落类资源 |
传统村落类资源集中分布在闪里镇、历口镇、箬坑乡等乡镇,涵盖历溪古村、文堂村、桃源村、高塘村、坑口村、渚口村、六都村、恒峰村、塘坑头村、广联村、双莲村、环砂村等为代表。 |
历史文化街区类资源 |
历史文化街区类资源集中分布祁山镇,以东、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代表。 |
特色民宿类资源 |
特色民宿类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祁山镇和箬坑乡,以冯家顶民宿群、双程村民宿群、祁山镇特色民宿等为代表。 |
古道遗址类资源 |
古道遗址类资源主要分布在箬坑乡、安凌镇、柏溪乡等乡镇,以大洪岭古道、祁黟古道、榉根岭古道等为代表。 |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资源 |
祁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资源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同时艺术独特性强,地方风格浓郁,且保存完好,古生态文化内涵深厚,以目连戏、傩舞、民间舞蹈、民俗文化等为代表。 |
第3条 专项资源
祁门县资源类型丰富,选取特色及占比较大的实体及非实体资源,并依据不同旅游业态对资源进行重组和分类,梳理了茶旅专题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康养-御医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廊道旅游资源等不同专项资源。
茶旅专题资源从茶叶产品链条出发,依次分析“种好茶”、“制好茶”、“喝好茶”、“讲好茶”、“卖好茶”茶旅资源,总体上,祁门茶旅资源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特征,主要沿阊江干流及西北部低山丘陵走向分布,形成了祁山镇、平里镇、历口镇三个核心资源集聚区,凫峰镇、芦溪乡、箬坑乡、古溪乡、闪里镇等地聚集程度次之,有利于在全域展开分层次、分链条的差异化茶旅开发及景观建设,构建集“种好茶-制好茶-喝好茶-讲好茶-卖好茶”于一体的“祁门茶文化旅游体验链”。
生态旅游资源涵盖山地类、湿地类、田园类等资源。总体上,祁门生态旅游资源呈现北部聚集,南部分散的特征,主要沿阊江干流及阊江大北水支流走向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山水依存性,与临近优质文旅资源相结合,可分片区定向展开“生态观光+度假、生态观光+体育、生态度假+茶旅”等不同组合形式的生态旅游产品。
康养—御医旅游资源从康养要素组成视角来看,包括中医药类、村落类、湿地类、民宿类等资源。总体上,祁门康养-御医旅游资源呈现西部聚集,中部沿阊江干流分布的特征;康养旅游产品可依据临近优质资源划分为休闲康养、医疗康养、旅居康养、温泉康养、生态康养、田园康养等类型,依据不同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背景,可在不同区域定向展开田园休闲旅居康养旅游产品、生态医疗旅居康养旅游产品等的开发建设。
乡村旅游资源以村落为主体,村落内部涵盖古街区、古祠堂、古桥、古牌坊、民宿等资源,村落外围涵盖田园风光、茶园基地、河流等资源,村落内外部资源共同组成村落集合体。祁门乡村旅游资源主要集中于西部丘陵谷地区域,其余区域较为分散。乡村旅游产品可结合村落内外部优质资源展开文旅康养、田园茶旅等主题性景观建设及产品设计。
第4条 开发研判
依照垂直地带性分布,构建综合型山地立体景观,组成境内典型“山地-低山丘陵-河谷盆地”三大景观资源层,实现全方位差异化旅游产品组合开发。
表2 祁门旅游资源开发方向
|
山体组成 |
水体组成 |
植被组成 |
文化构成 |
开发研判 |
山地景观资源层 |
中高山、花岗岩景观、飞来石、洞穴、牯牛降主峰(牯牛降大岗)、斗笠尖、仙寓山等 |
河源、山塘、瀑布 |
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常绿灌丛、灌木和草本群落、高山茶园 |
生态文化 |
山地体育旅游 研学科考旅游 森林康养旅游 生态观光旅游 |
低山丘陵景观资源层 |
中低山、燕山、宋家山 |
水库 河湾 景观河段 湿地 |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茶园、中草药 |
祁红文化 古道文化 军事文化 |
文化科普旅游 康养度假旅游 运动养生旅游 |
河谷盆地景观资源层 |
— |
河谷 阶地 景观河段 湿地 |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茶园、果园、农田、中草药 |
生态文化 御医文化 宗祠文化 民俗文化 建筑文化 非遗文化 |
特色乡村旅游 民俗体验旅游 红色文化旅游 |
开发 研判 |
研学科普旅游、山地体育旅游、森林康养旅游、生态度假旅游 |
生态旅游、体育与探险旅游、康养度假旅游 |
森林康养旅游、茶文化体验游、中医药康养游 |
民俗节庆旅游、红色文化旅游、乡村旅游 |
— |
第二章 全域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第5条 国家标准对照
对照国家标准,体制机制、资源与环境、政策保障三大指标为祁门县申报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优势所在。祁门县全域旅游申报的关键指标依次表现为供给体系>公共服务>创新示范>政策保障>秩序与安全>资源与环境>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品牌影响。考虑投入产出及项目建设的难易程度,按照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基础后提升的规划原则,进行祁门县全域旅游建设的近中远期开发设计,实现“基础完善-提升示范-优化发展”的阶段跨越。
第6条 总体发展态势
祁门县是大黄山旅游区西部节点,现有牯牛降风景区、历溪景区和祥源祁红文化产业博览园3家4A级景区。2016-2020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344.05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3.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1.43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60.80万美元,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旅游规模方面,全县主要旅游宾馆酒店20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另外有民宿客栈67家,其中精品民宿9家,客房648间,床位1211张,民宿直接从业人员近200人,在建民宿集群项目2项。旅行社7家。
祁门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以下特征:(1)旅游业态空间布局点多面散、产业链较短、缺乏整体合力;(2)产品业态略显单一,主要为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旅游景点,以门票经济为主,季节性突出;(3)产业组织方面,山地、谷地、丘陵开发组织和联系偏弱,旅游开发层次偏低;(4)旅游参与性方面,体验性、深度参与性项目设计不足,较难吸引回头游客。
祁门县生态环境优越,文化资源丰富,古村落风貌保持较好,祁红品牌知名度高,交通体系不断完善;在“十四五”大黄山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万里茶道申遗等背景下,祁门全域旅游将面临更大机遇。
第7条 旅游发展路径分析
祁门县旅游商品(祁门红茶)知名度高,但旅游产品(景区景点)影响力有待提升;祁红产业链资源及产品体系未充分整合,需有效捆绑串联、体系化打造,进一步将红茶IP转化为旅游IP。旅游发展定位与周边区县区分度不够,需开展面向更高层次的旅游发展定位,强化与皖南、国内、国际市场的有效衔接与合作,探索新的旅游发展突破点。旅游发展定位与周边区县区分度不够,需开展面向更高层次的旅游发展定位,强化与皖南、国内、国际市场的有效衔接与合作,探索新的旅游发展突破点。
第三章 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与定位
第8条 指导思想
以“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为指导,按照“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局联动、全业融合、全民参与”的思路,整合祁门“山、水、茶、城、村”等特色资源,通过全域旅游杠杆将祁门生态优势、高品质资源转换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带动祁门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著名红茶-生态与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为重点,不断提高祁门旅游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国际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加快实现旅游产业从快速发展向质量效益全面提升转变,促进形成产业绿色、集约循环的“国际红茶-生态与康养旅游示范区”。
第9条 发展原则
祁红立魂、特色驱动。以祁门红茶产业链为核心,依托境内生态、康养、御医、古村、山水等特色资源,打造著名的“红茶-生态与康养旅游目的地”,实现特色资源驱动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山水联动、绿色发展。依托祁门青山绿水,全方位发展,引入休闲度假、生态康养产品,发展山水休闲、山水运动、山地探险、山水探秘等全方位体验,植入新兴业态,实现低碳绿色发展。
居游一体、共建共享。通过“度假社区生活化”形成“宜居地”,“生活社区旅游化”形成“度假地”,“全域文旅融合”形成“旅居地”,景城一体,居民与游客共建共享旅游与生活服务空间。
产业融合、模式创新。打造“旅游+”融合体系产业模式;设计山、水、林、田、湖、茶、医、村等产品新业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引入“智慧祁门”现代化管理模式,提升全域旅游整体品质。
第10条 总体思路
“12456”总体思路围绕“1”个目标,世界级红茶--生态与康养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示范区)
围绕“2”个定位,国际知名的红茶产销与茶旅融合中心中国东部绿极与生态康养中心
打造“4”个龙头,牯牛降-历溪生态旅游区国家5A级景区祁山镇茶文化展示与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平里祁红小镇茶贸休闲旅游发展中心 倒湖十八湾滨水运动康养基地
激活“5”个全域,全域空间联动、全域业态创新、全域产业融合、全域公共服务、全域体制保障
实现“6”大融合,茶产业、中医药(康养)产业、文化产业、低碳产业、体育产业、研学教育产业
第11条 发展定位
绿色、集约、高效国内著名、享誉国际的红茶-生态与康养旅游目的地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示范区
把握“万里茶道申遗”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两大发展机遇,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际红茶-生态与康养旅游目的地为总抓手,加快提升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祁红现代服务业,打造以祁门红茶、中医药康养、低碳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为集聚核,融合、联动茶产业、休闲农业、科技产业、商贸物流业、会议会展业、节庆赛事活动等于一体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
第12条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以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优化祁门红茶-生态与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全景祁门建设,统筹城、乡、产、居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使全域旅游成为祁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到2025年,实现旅游人次控制在500万人,旅游总收入达到30亿元;到2030年,实现旅游人次控制在7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亿元左右,入境旅游人次达到5万人次。到2035年,实现旅游人次控制在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80亿元左右,入境旅游人次达到10万人次。
重要节点:
——到2024年,争创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到2025年,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到2026年,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第13条 形象定位
世界红茶之都 中国康养圣地
东部山水秘境 皖南文旅新秀
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备选)
第四章 全域旅游发展空间组织
第14条 设计思路
v 以茶为魂,构建山、水、城、村联动的旅游立体化发展体系。
v 山水联动,依托地形地貌、交通廊道、流域水系,通过轴带连接,解决旅游立体化发展问题。
v 文旅资源、景区景点、特色村镇等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以“心-带-核-组团-节点“布局来解决点多面散的问题。
第15条 总体布局
总体形成“一心、一带、三核、六组团、多节点”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其中:
v 一心: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与综合服务中心;
v 一带:山-水-茶-城综合旅游发展带;
v 三核:牯牛降-历溪生态旅游发展核、倒湖十八湾滨水运动旅游发展核、平里祁红茶贸休闲旅游发展核;
v 六组团:箬坑山水休闲组团、安凌生态田园组团、柏溪运动康养组团、凫峰绿水茶乡组团、渚口乡居文化组团、闪里特色村落组团。
v 多节点:新安戏剧文化特色体验地、金字牌瓷情小镇、舍会山皖赣红色旅游基地、大洪岭古道山地越野之地、湘溪岭滨水露营基地、双莲田园综合体、响潭百果园生态农业基地、董家湾田园旅游综合体、鲁溪湾生态康养中心、九龙池-考坑大峡谷运动基地、六都村文化康养体验村、贵溪村创客小镇、历口祁红生态示范茶园(世界茶谷)、中草药种植与研学科普基地。
空间布局特点:跨流域联动(阊江流域、大北水流域、新安江流域)、上下游联动(阊江上下游)、山-水-茶-城联动(牯牛降-阊江-历溪/平里-祁山等)。
第五章 全域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第16条 旅游产品设计理念
以全域旅游资源普查为基础,深入挖掘祁门的旅游资源特点、演变规律、适宜的开发方向与开发内容,进而有别于传统产品设计以主观判断为导向的规划方式,使得旅游产品更加具有生命力,同时这也是祁门特色旅游产品的创建路径。依据祁门县的地形地貌的总体特征,由低到高呈现出河谷平原与山间盆地、低山丘陵、中高山的地貌分布特征,依次展现为现代农业/田园风光&水域风光&乡村聚落&景观廊道、康养度假资源&体育运动赛事&康养度假资源、山地景观&天象气候&生物景观&垂直带景观的文旅资源组合,适宜发展生态观光、健康养生、户外运动、特色度假、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研学教育、亲子活动、节庆赛事等旅游产品体系。深度挖掘资源开发潜力和内在联系,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注重旅游新业态植入,提升现有景区品质,从传统旅游产品初级体验向“复合多元、多业态发展”转换。
第17条 旅游产品体系框架
基于“一心、一带、三核、六组团、多节点”的祁门县全域旅游总体空间布局,构成祁门县旅游产品总体框架,面向具体旅游功能区产品设计,形成旅游核心、组团及重要节点的产品设计,同时以轴带串联,形成丰富、健全的祁门县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产品类型上根据已有景区升级迭代、优质资源转化为产品的原则分为提升型项目和新建型项目,同时依据文旅资源的重要性、影响力及未来产品的市场吸引力、旅游开发潜力,将产品项目划分为引擎项目、(重点)支撑项目与服务配套项目。
第18条 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与综合服务中心
1. 支撑资源
祁山镇镇区资源类型丰富,资源品级较高,包括祥源·祁红产业博览园、东西街历史文化街区、洪家大院、宋家山森林公园、重兴禅寺、城区阊江风景河道等众多优良级资源。
2. 现状梳理
祁山镇目前旅游产品品级较高,但存在资源开发不足、景区业态单一等问题,且旅游相关配套设施不足,缺乏统一布局。
3. 发展思路与定位
发挥祁山综合优势,打造集历史文化展示、红茶贸易及茶文化体验、城市休闲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4. 产品项目
表3 祁山镇规划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项目构成 |
选址 |
备注 |
引擎项目 |
游客集散中心 |
旅游信息咨询、旅游集散换乘、景点大型活动/客房/票务预订、设备租赁、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 |
昌景黄高铁祁门南站 |
新建 |
祥源·祁红产业博览园 |
陈列展示、互动体验、元宇宙等提升展厅的数字化水平;扩展种植面积,增加观赏性和体验性;增设茶品鉴、展销中心。 |
—— |
提升 |
|
东西街—祁红文旅消费步行街 |
强化祁门民俗、茶/饮食/网红商品、茶/山水文创、茶制作工艺体验、主题民宿、夜间灯光秀等丰富街区旅游业态;引进情景互动类文创节目,如举办“徽州夜话”等主客互动产品,激发街区文旅活力。 |
—— |
提升 |
|
祁红一条街 |
打造集商贸消费、景观展示、休闲度假、娱乐体验等于一体的祁红景观大道。 |
祁山镇西主干道段 |
新建 |
|
支撑项目 |
国际茶叶贸易集散中心 |
大宗茶叶贸易集散地 |
—— |
新建 |
祁山镇茶加工基地 |
茶加工展示基地 |
—— |
新建 |
|
金粟庵-宋家山生态景区 |
打造“禅-林”融合的综合生态景区,展开香客祈福、素斋开放举办登山赛事、重阳登高等活动,并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 |
—— |
提升 |
|
青萝度假娱乐基地 |
恢复景区建筑、道路、生态等的,原有项目进行选择性保留与提升;增加青萝寺、民宿、实景展演、互动体验等项目。 |
—— |
提升 |
|
祁山传统文化民宿集群 |
打造以传统文化(徽州文化、山水文化、茶文化等)为主题的高端精致民宿集群,提供集周边景区、休闲体验、体育健身、非遗、美食、民俗文化等于一体的体验定制服务。 |
祁山镇阊江西侧沿岸 |
提升 |
|
碧水湾公园 |
公园亮化提升,增加城市居民康养健身设施、亲子游乐设施,增加鸟类和植物观赏景观,开展亲子游、鸟类观赏游、植物观赏游、夜景游、健身游、露营等活动。 |
—— |
提升 |
|
支撑项目 |
祁山高品质星级酒店 |
内部设施、智能化服务、接待队伍等的提升培训,实现精品酒店的软硬件全面升级。 |
祁红国际大酒店及牯牛降大酒店 |
提升 |
滨河休闲走廊 |
加强景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观风貌和品质,融入灯光夜景、品茶空间、游憩设施、观景平台、驿站及栈道等休闲空间。 |
阊江风景河段 |
提升 |
|
祁门国际茶研中心 |
茶树良种化、茶园生态化、生产机械化、产业品牌化,开展茶文化科普研学旅游、茶文化体验旅游、国际国内会议会展及学术交流等。 |
高铁站、祁红国际大酒店及牯牛降大酒店等 |
新建 |
|
祁山徽派茶楼一条街 |
基于祁红、凫绿、安茶等本土茶品牌展开特色主题化茶楼建设,实现茶楼一条街的延展性及国际化建设。 |
祁山镇区西侧阊江沿岸 |
提升 |
|
祁门御医文化传承中心 |
对祁门御医文化进行系统梳理、运用高科技智慧化手段进行多维展现,推广祁门中医药文化;举办年度中医技艺大会、中药研制会议等实现御医文化传承。 |
御医村 |
新建 |
|
祁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展示中心 |
建设傩舞、目连戏表演展示中心,红茶制作技艺传习展示馆和徽州祠祭室外展演活动广场。 |
—— |
新建 |
第19条 牯牛降-历溪景区生态康养旅游发展核
1.支撑资源
以牯牛降、历溪景区2个4A级景区为核心,涵盖牯牛降主峰(牯牛大岗)、演坑大峡谷、历溪古村、祁红生态茶园、森林生态等众多优质资源。
2.现状梳理
牯牛降、历溪现为祁门4A级景区,是全县优质自然资源最集中的区域,资源开发程度和质量较高。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态偏少,目前主要以生态观光为主,整体规模和影响力偏弱,体验性旅游产品相对缺乏。
3. 发展思路与定位
依托牯牛降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着力打造生态观光、自然康养、森林运动等项目,带动周边区域向休闲康养、乡村旅游发展;历溪村以“千年御医”品牌及中草药种植为引领,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与牯牛降强强联合,打造祁门县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及华东地区知名生态康养旅游中心。
4. 产品项目
表4 牯牛降-历溪景区规划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项目构成 |
选址 |
备注 |
引擎项目 |
观音堂景区 |
提升现有服务设施,新增特色酒店、驿站、智慧游客中心与停车系统、牯牛夜画数字体验等业态。 |
—— |
提升 |
历溪御医康养小镇 |
改造提升御医馆、药膳、药浴、康养体验及会议等 |
—— |
提升 |
|
演坑大峡谷山地体育运动基地 |
新增山地运动基地、休闲体育活动项目。 |
演坑大峡谷 |
新建 |
|
支撑项目 |
祁红(历口)生态示范茶园 |
增加步行、观景等休闲设施,提供采茶、制茶、品茶空间,增加研学体验活动。 |
历口镇 |
提升 |
元宇宙・生命王国森林研学基地 |
新增湿地科普中心、森林科普基地、童话森林部落等体验项目。 |
牯牛降 |
新建 |
|
叶田田园康养度假庄园 |
增加田园美食、田园乡居、田园科普、水上漫游等项目。 |
叶田村 |
新建 |
|
徽瑞祥中草药生产与加工展示基地 |
增加中草药生产、观光、体验和研学等多种游客参与项目。 |
—— |
提升 |
|
配套项目 |
牯牛降-历溪景区游客服务中心 |
增加游客服务中心、房车自驾车营地、乡村特色酒店群。 |
牯牛降 |
提升 |
森林康养步道 |
增加低氧步道、中氧步道、高氧步道、驿站、观景平台、休憩空间。 |
牯牛降 |
新建 |
第20条 倒湖十八湾滨水运动旅游发展核
1. 支撑资源
倒湖十八湾以阊江、大北水交汇处为核心,涵盖芦溪乡奇口、芦溪、查湾三个中国传统村落,水域资源及文化资源丰富,涵盖阊江景观河段、大北水景观河段、阊江-大北水汇流地、奥西水电站观景点、安茶生态茶园等优质资源及安茶制作技艺、芦溪傩舞等非遗文化。
2. 现状梳理
目前已初步建立倒湖水上中心与奇口游客中心,整体以自然观光为主,滨水运动与休闲体育项目开发不足,安茶文化、非遗文化挖掘不够,相关旅游业态缺失。
3. 发展思路与定位
依托倒湖十八湾沿线生态与滨水资源,融合芦溪安茶与非遗文化,打造知名滨水运动与休闲康养基地。
4. 产品项目
表5 倒湖十八湾规划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项目构成 |
选址 |
备注 |
引擎项目 |
倒湖水上游乐运动基地 |
新增龙舟赛事、激流泛舟、水上滑板、水上摩托车等休闲运动赛事。 |
倒湖 |
提升 |
芦溪安茶文化小镇 |
建设星级度假酒店、特色精品民宿、打造茶主题商业购物街。 |
芦溪村 |
提升 |
|
支撑项目 |
奇口村水上娱乐基地 |
新增皮划艇、玻璃栈道、漂流、电动冲浪、水上乐园等项目。 |
奇口村 |
提升 |
芦溪安茶生态康养茶园 |
增加亲子活动区、拍照打卡区、露营区。 |
芦溪村 |
提升 |
|
芦溪傩舞体验与文化展示中心 |
增加傩舞表演、傩舞面具售卖、傩舞服饰售卖、拍照打卡等业态。 |
芦溪村 |
新建 |
|
阊江河心岛露营帐篷营地 |
新增山野露营、帐篷基地和树屋度假村等业态。 |
阊江河心岛 |
新建 |
|
渚倒公路自行车运动基地 |
公路自行车运动训练。 |
奇口村 |
新建 |
|
安茶品鉴与休闲茶吧 |
增加多主题多风格安茶品鉴与休闲茶吧、茶艺展示及培训空间。 |
芦溪村 |
提升 |
第21条 平里祁红小镇茶贸休闲旅游发展核
1. 支撑资源
平里祁红小镇资源类型丰富,资源品级较高,包括中国茶叶改良场旧址、祁门红茶博物馆、程村碣码头遗址、阊江风景河段、梅南公园、胡元龙故居等优良资源。
2. 现状梳理
平里镇是祁门红茶发源地之一,是阊江红茶商贸活动的起点,是万里茶道在安徽省的唯一节点,茶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目前平里镇主要存在资源开发不足、产品不响等问题,旅游发展名气与其旅游资源知名度不匹配。
3. 发展思路与定位
(1)发展思路:依托平里镇优越的茶文化资源及关联资源,以及茶叶改良厂、祁红古码头、古村落等历史遗存,建设平里祁红小镇茶贸休闲与展示中心,发展祁红文化展示与茶商贸。
(2)发展定位:打造向世界展示祁红的窗口,打响万里茶道IP品牌。
4. 产品项目
表6 平里祁红小镇规划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项目构成 |
选址 |
备注 |
引擎项目 |
世界红茶文化博物馆 |
新增红茶数字展览展示体验、红茶科普研学体验项目。 |
红茶博物馆 |
提升 |
红茶商贸主题一条街 |
新增祁红特色主题商街、文创产品设计与销售等。 |
平里 |
提升 |
|
国际茶产业高峰论坛永久会址 |
举办红茶产业国际峰会、永久论坛会址等。 |
平里 |
新建 |
|
贵溪村红茶文化创客基地 |
打造特色民宿、文创基地等。 |
贵溪村 |
新建 |
|
支撑项目 |
祁红小镇特色民宿集群 |
提升改造祁红小镇主题民宿集群。 |
|
提升 |
梅南公园 |
新增休闲娱乐设施、亲子活动项目。 |
梅南公园 |
提升 |
|
胡元龙祁红文化展示馆 |
数字实景演绎及展览展示。 |
贵溪村 |
提升 |
|
花桥生态农产品加工与展示基地 |
生态农产品加工、展示及文创基地。 |
花桥村 |
新建 |
第22条 箬坑山水休闲组团
1. 支撑资源
箬坑乡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品级较高,涵盖流源水库、茶石共生景观、牛溪坞峡谷、七彩玉谷、榉根岭古道、古长城遗址以及冯家顶精品民宿群等,是康养休闲观光的绝佳旅游地。
2. 现状梳理
箬坑资源本底优越,但开发程度较低,除民宿资源外,其余旅游资源(如榉根岭古道、七彩玉谷、茶石共生等)基本处于未开发状态;旅游业态单一,以观光度假类产品为主(如冯家顶民宿等),体验项目较少;高山茶园资源优势突出,但未形成品牌效应及影响力;配套设施建设不足,需依据地域文旅发展方向及项目规划针对性提升改造。
3. 发展思路与定位
(1)发展思路:依托优质资源,打造以自然山水观光、民宿、研学、乡旅为核心功能、集多元业态于一体的原乡山水体验集群,助推箬坑文旅集群化发展。
(2)发展定位:原乡山水· 栖居圣境;峡谷探秘·云顶山居。
4. 产品项目
表7 箬坑规划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项目构成 |
选址 |
备注 |
引擎项目 |
流源水库星空露营度假基地 |
新增轻奢帐篷区、亲子素质拓展区、夜间灯光秀、露营影院、山水剧场等。 |
流源水库 |
新建 |
漫溪里森林康养主题民宿 |
提升民宿环境品质。 |
石舜村 |
提升 |
|
七彩玉谷地质研学科普基地 |
地质科普展示、徒步、摄影等。 |
七彩玉谷 |
新建 |
|
箬坑高山康疗休养基地 |
增加高山步道、观景平台、林中驿站、高端民宿等。 |
箬坑乡 |
新建 |
|
支撑项目 |
榉根岭古道徒步越野基地 |
古道修复、徒步越野、驿站、露营场地等。 |
—— |
新建 |
黄山168户外运动基地 |
完善停车、观景、驿站等配套设施。 |
—— |
提升 |
|
冯家顶山水民宿群 |
立面提升、景观和配套设施完善。 |
冯家顶 |
提升 |
|
马山目连戏文化展演中心 |
戏剧创作、表演及培训等。 |
马山村 |
提升 |
|
八一村军旅文化体验基地 |
素质拓展、红色主题文创、研学培训等。 |
八一村 |
新建 |
|
低岭养生民宿群 |
富硒、养生、休闲等 |
低岭村 |
新建 |
第23条 安凌生态田园组团
1. 支撑资源
安凌镇农业资源丰富,大田农业景观资源突出,拥有中草药种植、淡水养殖、茶园等特色产业资源,整体涵盖秋浦河、星联村、广联村、芦荔村、星星村、赤岭村、大美田园、大洪岭古道、星联村中药种植基地、九龙池、考坑大峡谷等优质旅游资源。
2. 现状梳理
安凌镇优势资源可基本概括为乡村旅游资源及环牯牛降山地旅游资源,但目前开发程度较低,缺乏统筹规划,未形成旅游品牌效应,且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3. 发展思路与定位
(1)发展思路:利用乡村景观基底,提升村落景观,打造集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医药科普、美食品鉴、乡村度假、康养休闲、民俗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田园度假地。
(2)发展定位:皖南田园风情度假小镇。
4. 产品项目
表8 安凌规划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项目构成 |
选址 |
备注 |
引擎项目 |
九龙池景区 |
增设旅游产品,提升基础设施。 |
—— |
提升 |
安凌生态休闲农业与养生旅居基地 |
增设美食体验、农事体验、科普研学及民宿项目。 |
芦荔村、星星村 |
新建 |
|
安凌乡村民宿与田园度假基地 |
增设乡村民俗体验、农业科普研学项目。 |
赤岭村、广联村 |
新建 |
|
考坑大峡谷山地运动基地 |
增设水上、空中、林间、崖壁等索道、攀岩、热气球等多样体验空间、配套基础设施。 |
牯牛降 |
新建 |
|
支撑项目 |
星联中药材种植加工及旅学研基地 |
中医药种植、中医药研学科普基地。 |
星联村 |
新建 |
十八烈士墓纪念馆与红色研学基地 |
增设清明扫墓、“重走革命路”主题活动周等相关活动。 |
—— |
新建 |
|
星联村泉水鱼养殖基地 |
增加餐饮、开设亲子、团建活动。 |
星联村 |
提升 |
|
雷湖宗祠文化展示基地 |
修缮宗祠建筑、开设研学科普活动。 |
雷湖村 |
提升 |
第24条 柏溪运动康养组团
1. 支撑资源
柏溪乡地处德上高速出入口,资源类型丰富,资源品级较高,涵盖燕山森林、九都山度假地、溶洞岩石、中医药种植园、紫薇花墙、生态茶园/稻园、清泉溪谷等优质自然旅游资源,及陶艺馆、金靴徒步赛等典型文化、赛事类旅游资源。
2. 现状梳理
柏溪乡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质优,文化旅游资源偏少,整体以观光休闲类项目为主,体验项目较少。地处德上高速出入口,但引流、留客能力相对偏弱,且配套设施建设不足。
3. 发展思路与定位
发展思路:以生态、体育、文化为方向,通过民宿、古村落、步道、观景平台、休憩驿站、运动营地等的建设,丰富柏溪运动康养旅游业态。
发展定位:皖南优质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
4. 产品项目
表9 柏溪规划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项目构成 |
选址 |
备注 |
引擎项目 |
燕山4A级旅游景区 |
增设森林康养、森林观星、森林运动、研学旅行等. |
柏溪乡 |
提升 |
汪洋汪洲陶艺体验基地 |
增加陶艺作品展示、陶艺体验制作坊、文创研发与设计、会议及研学等。 |
—— |
提升 |
|
皖南户外运动与摄影、影视基地 |
摄影基地建设。 |
全域内多点位 |
新建 |
|
支撑项目 |
祁门县柏溪金靴徒步挑战赛基地 |
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开展年度、季度赛事活动。 |
柏溪乡 |
新建 |
第25条 凫峰绿水茶乡组团
1. 支撑资源
凫峰镇山水资源丰富典型,资源品级较高,水域、林地、景观茶园/农田、特色村落等各类资源丰富。以新安江主干道为轴,串联新安江景观河段、石壁下茶园、天之红庄园、上福州茶园、凫源稻田生产基地等优良级资源,资源本底优越。
2. 现状梳理
凫峰镇旅游开发基础较好,但当前资源开发程度较低,除天之红庄园处于文旅开发初态阶段外,其余资源呈现未开发状态。同时,凫峰镇利用德上高速引流、留客能力较弱,相应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加强。
3. 发展思路与定位
发展思路:(1)建设凫峰镇新安江文旅景观带,规划新增徒步、越野、垂钓、观景等业态产品。(2)联动天之红庄园、上福州茶园、石壁下茶园等重要旅游资源点,以千亩古茶园和浓厚乡土文化为支点,借助茶文化体验、田园休闲、度假养生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增设庄园度假、茶园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新安江文旅景观带。
发展定位:新安江上游特色茶乡。
4. 产品项目
表10 凫峰规划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项目构成 |
选址 |
备注 |
引擎项目 |
天之红庄园 |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沉浸式游客体验场景. |
—— |
提升 |
李源村福洲茶综合园区 |
举办采茶活动、开展研学活动。 |
凫峰镇 |
提升 |
|
新安江山水画廊 |
增加滨水休闲体验,观景平台、漫步、徒步、亮化等。 |
新安江沿岸 |
新建 |
|
支撑项目 |
凫洲徽商大茶园 |
增设凫绿文化体验馆、历史文化展示馆等。 |
凫峰镇 |
新建 |
凫峰绿茶展销中心 |
增设互动体验空间、建设凫绿综合展销中心。 |
凫峰镇 |
新建 |
|
新石器文化遗址公园 |
增设遗址博物馆、开展科普研学、互动体验等。 |
土坑村 |
新建 |
|
恒峰康养休闲基地 |
增加民俗体验、美食品鉴、民宿等。 |
恒峰村 |
新建 |
|
凫峰田园综合体 |
打造乡居民宿、原生态农家乐、采摘园等。 |
凫峰镇 |
新建 |
第26条渚口乡居文化组团
1.支撑资源
渚口乡居文化资源丰富,包括渚口村、大北村两个中国传统村落以及贞一堂(倪氏宗祠)、一府六县(倪望重宅)、渚口村老街区、鲁溪湾、滩下水口林、大北水景观河道、渚倒公路风景廊道等优质旅游资源。
2.现状梳理
目前渚口乡旅游产品开发较为初级,旅游发展现状与较好的资源本底不相匹配。渚口村背山靠水,三面环水,地理位置优越,村内有贞一堂、一府六县等保存完好的文物古建,历史文化价值厚重,但整体处于初态开发阶段;鲁溪湾生态环境优越,包括滩下水口林、滨水休闲长廊等资源生态康养设施,但旅游业态单一(以观光游览为主),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升。
3.发展思路与定位
(1)发展思路:打造祁门特色乡居文化体验地,形成集国学传承、精品度假、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康养文旅风情小镇。同时,提升渚口村、鲁溪湾等的设施建设,升级旅游功能,配套建设传统村落民宿。
(2)发展定位:特色乡居文化研学体验基地
4. 产品项目
表11渚口规划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项目构成 |
选址 |
备注 |
引擎项目 |
渚口乡居历史文化体验街区 |
沿街建筑立面改造、景观提升,打造书香主题民宿群。 |
渚口村 |
提升 |
鲁溪湾黄山药谷 |
中药种植、科普研学。 |
滩下自然村 |
提升 |
|
滩下滨水休闲康养基地 |
增设特色民宿、滨水休闲长廊。 |
滩下自然村 |
新建 |
|
支撑项目 |
寻根祭祖文化论坛基地 |
开展祭祀文化节、打造寻根祭祖文化论坛基地。 |
贞一堂 |
提升 |
鲁溪湾摄影基地 |
增设小型摄影基地、举行摄影主题活动。 |
鲁溪湾 |
提升 |
|
渚口特色国学研学基地 |
打造国学培训基地、开设户外科普课程。 |
渚口村 |
新建 |
|
鲁溪湾半岛房车营地 |
房车营地 |
鲁溪湾半岛 |
新建 |
第27条 闪里特色村落组团
1. 支撑资源
闪里镇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桃源村、文堂村、坑口村三个中国传统村落,以及闪里老街、闪里根雕一条街、坑口古戏台、桃源南山客栈、文闪河风景河段等优良级资源。
2. 现状梳理
依托三个传统村落及古街区、古戏台等文旅资源,已开发观光、体验等部分旅游业态;目前乡村旅游以观光游览为主,游客深度体验不足,村落之间联动性较弱;文闪河沿线尚未有效整合与开发。
3. 发展思路与定位
打破村域界限,激活文旅要素,以文闪河古村落群为主轴,引导文堂村、坑口磻村、闪里桃源村抱团成片发展旅游,打造知名传统与特色村落旅游目的地。未来辐射新安镇与渚口乡,共同打造集文化体验、旅游休闲、特色乡村为一体的区域融合发展高地。
4. 产品项目
表12闪里规划项目一览表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项目构成 |
选址 |
备注 |
引擎项目 |
闪里文化古街 |
提升闪里老街景观和立面,丰富文化元素,引入虚拟现实、场景演义、主客文创、亲子体验等。 |
闪里老街 |
提升 |
桃源山水秘境特色旅游村 |
增设老街区乡村文创、特色农产品品鉴、桃源村美食、特色桃园民宿等。 |
桃源村 |
提升 |
|
文闪河生态文化体验长廊 |
主题雕塑、家具小品、景观提升等。 |
文闪河沿线 |
提升 |
|
支撑项目 |
坑口戏剧文化传统旅游村 |
全村景观风貌提升,建筑立面改造,塑造戏剧主题氛围。 |
坑口村 |
提升 |
文堂研学科普体验村 |
全村景观风貌提升,建筑立面改造,打造古建民俗村。 |
文堂村 |
提升 |
|
根雕文创艺术街区 |
举办年度/季度根雕技艺交流大会、作品展示大赛、根雕体验工坊。 |
闪里根雕 一条街 |
提升 |
|
磻村戏剧主题精品民宿集群 |
增设戏剧主题民宿、山水休闲体验等。 |
磻村 |
提升 |
第六章 专项旅游设计与游线组织
第28条 专项旅游设计思路
祁门县资源类型丰富,选取特色资源以及普查中占比大的资源类型,展开重点资源专项分析,如茶园、山地、湿地、中医药、村落、田园、历史街区、民宿、风景廊道等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根据业态重组资源分类,形成类别清晰的茶旅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康养-御医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廊道旅游资源等,进而对祁门文旅资源展开专项设计开发。
由此,可展开基于产业链条的茶旅融合专项、基于类型划分的生态旅游专项、基于康养产品划分的康养-御医旅游专项、基于特色村落的乡村旅游专项、基于体育产品划分的体育旅游专项、基于道路划分的廊道专项等专项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展开系列设计,有利于实现组团产品完善。具体通过专项旅游产品与空间格局叠加,完善“轴-带-组团-节点”中产品设计,实现资源-产品衔接融合,提升旅游产品设计的现实资源支撑性与落地可能性等特色路径实现。
第29条 专项旅游线路布局
1.构建完善的茶产业链
以“种茶-制茶-品茶-讲茶-售茶”为主线,形成祁门茶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产业布局:包括茶园&茶研所&茶园景观、工厂&作坊&加工技艺、茶楼&茶演义、遗址&博物馆&名人&事件、交易市场&茶商品等实体与非实体资源,分别开设相应旅游项目建设,从而构成完整的祁门茶文化旅游体验链。整体来看,境内集成“种茶-制茶-品茶-讲茶-售茶”产业链条,总体形成祁门茶生产与展示空间在全域的非空间连续型产业格局,进而形成“122333N”祁红产业总体思路建设,具体为“1-世界茶谷;2-祁山现代化茶加工基地、历口原生态茶加工基地;2-祁门国际茶研中心、国际祁红品鉴中心;3-历口祁红生态示范园区、芦溪安茶生态示范园区、凫峰绿茶生态示范园区;3-平里国际茶展小镇、芦溪安茶度假小镇、凫峰绿茶展销小镇;3-祁山茶旅商贸核、历口茶旅体验核、平里茶旅展示核;N-N个现代化茶园及连片茶园生产基地”。
形成历口全球茶产销基地→世界茶谷→芦溪安茶文化小镇→红茶商贸主题一条街→国际茶叶贸易集散中心→凫峰绿茶加工基地茶文化旅游线路。
2.打造丰富的生态旅游线
依托祁门丰富的山地、森林、湿地等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链,串联起已有景区、景点和高价值资源,形成分层差异化、旅游业态多载体化与多场景化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具体包括山地旅游(山峰-沟谷-山地)、森林旅游(森林-竹林-森林)、湿地旅游(瀑布-河流-水域)、观鸟生态旅游(观景点-栖息地)、人工生态旅游(茶园-农田-大田农业)等开发方向,可分别开设相应生态旅游项目建设,从而形成完整的生态旅游体验链。
形成考坑大峡谷山地运动基地→牯牛降景区→冯家顶茶石共生景观→祥源祁红金山生态茶园→文闪河生态文化时空体验长廊→倒湖十八湾→金粟庵·宋家山生态景区→燕山森林公园→新安江山水画廊生态旅游线路。
3.创建多样的康养体验线
依托祁门优越的自然环境、气候环境、森林田园等生态康养资源, 形成康养度假集群产业链。具体包括生态康养(林地、垂直自然地带、避暑气候地、园林游憩场所)、医疗康养(中药材种植基地、医疗康体场所)、田园康养(景观梯田、景观农田、景观茶园、花卉地、草地)、旅居康养(特色民宿、农家乐、房车营地)、休闲康养(景观步道、栈道、甬道、湖心岛、湖区、河(江)心岛)、温泉康养(地热与温泉)等开发方向,分别开设相应康养旅游项目建设,从而形成完整的康养旅游体验链。
形成箬坑高山康疗修养基地→西塘历山伴水精品民宿→滩下休闲滨水康养休闲基地→芦溪安茶生态康养茶园→祁红小镇特色民宿集群→祁门御医文化传承中心→九都山康养度假体验地→广联乡村民宿与田园度假基地康养旅游线路。
4.形成多彩的乡村旅游线
祁门拥有众多的传统村落、特色村落、重点旅游村落等资源,通过对村落景观提升、人居环境改造和业态植入,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依托祁门县乡居文化、非遗文化和红色文化等,融合特色农业、中医药产业、特色民宿、研学科普,大力发展乡居观光度假旅游、非遗体验休闲旅游、乡村红色研学旅游、茶园风光体验旅游、田园康养度假旅游、乡村民宿度假旅游、山地观光体验旅游等乡村休闲体验线路。
形成炼丹石依山生态度假村→高塘传统特色旅游村落→坑口戏剧文化传统旅游村→文堂研学科普体验村→伦坑田园乡居体验村→历溪御医乡居体验村→环砂目连文化传承基地→渚口乡居历史文化街区→芦溪安茶文化小镇→平里祁红小镇→柏溪文化休闲体验村乡村旅游线路。
5.培育动感的体育旅游线
祁门拥有山地、水域、森林等多类型、多场景化、多层次化的体育资源,规划形成峡谷探险(峡谷、关隘等沟谷景观)、登山望远(山峰、步道等山地景观)、森林徒步(林地、独树与丛树等森林景观)、滨水垂钓(水库、河道等水域景观)、水上娱乐(河湾、潭池等水域景观)、大众赛事(古道遗址、风景绿道等廊道景观)等体育旅游开发方向,完善必要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形成完整的动感体育旅游体验链。
形成炼丹石户外徒步运动基地→牯牛降-历溪森林康养步道→演坑大峡谷山地体育运动基地→大洪古道休闲运动基地→柏溪金靴徒步挑战赛基地→董家湾滨水垂钓基地→倒湖水上游乐运动基地→奇口村水上娱乐基地→渚倒公路自行车赛基地→新安江水上运动基地体育旅游线路。
第30条 风景廊道设计
祁门拥有河流、山脉、古道、交通线等多样化的线性旅游资源,适合于开发众多的线性旅游项目,串联起祁门的村庄、城镇、景区,构成串珠状的旅游体验新方式,让游客体验祁门的空间实体、历史变迁、民俗文化等。
榉根岭-七彩玉谷古道探秘风景廊道:位于祁门箬坑乡内仙寓山,长约11.5公里,以榉根岭古道和七彩玉谷两大核心资源为基础,伴有红旗水库、茶石共生景观、峡谷等景观池、巨石等景观,山地、生态资源优势显著,具有山地运动、生态观光、交通等功能,可考虑增设茶亭等休憩设施,加强古道安全保障。
大洪岭古道探秘风景廊道:地处祁门大坦乡大洪村燕窝组,长约4.2公里,以大洪岭古道为主体,伴有古亭、古桥、驿站遗址等历史遗址,兼有河流、潭池、物候景象、巨石景观等自然资源,古道文化深厚、自然景观秀丽,具有山地运动、文化遗产、交通、生态康养等功能,可考虑增设茶亭、观景点,增强徒步体验等。
冯家顶盘山公路风景廊道:地处祁门县箬坑乡红旗村至冯家顶,长约8公里,以盘山公路为廊道,串联冯家顶民宿群、牛溪坞峡谷、榉根岭古道入口等,同时公路视野良好,且山侧伴有若干处茶石共生景观,是绝佳的观景廊道,具有交通、休闲观光,可考虑增设观景台,加强公路安全保障,防治灾害等。
237国道风景廊道历口牯牛降段风景廊道:历口镇至牯牛降观音堂景区,长约21公里,以237国道及湘东河为廊道,串联西塘、彭龙、环砂、历溪等古村落以及牯牛降观音堂景区,山、水、路、村构成廊道风景,具有交通、田园观光等功能,可考虑设立登山步道,打造高山观景平台,融合村落与山水风光。
新安江河曲滨水风景廊道:新安江祁门凫峰镇段,长约20公里,以新安江河曲为廊道,串联上福洲茶园、石壁下茶园、祁门茶叶展示馆等优质资源,资源本底优势突出,具有交通、休闲观光、灌溉等功能,可考虑增设茶舍、观景点,打造滨水休闲空间。
倒湖十八湾滨水风景廊道:阊江芦溪段至倒湖,长约10公里,以阊江弯曲景观河段为廊道,串联倒湖、芦溪村、芦溪乡等,成为交通与风景兼备的重要廊道,具有交通、体育运动、休闲观光等功能,可考虑增加沿河步道,丰富水上运动项目如皮划艇、水上竞赛等。
文闪休闲风景廊道:祁门闪里镇文堂村至闪里村,长约6公里,以文闪河及邻近028县道为廊道,串联文堂村、闪里村、桃源村等古村落,形成田园乡村景观综合体,具有交通、乡村观光、滨水休闲等功能,可考虑提升沿河步道,增设观景台、休憩亭等设施。
渚口休闲风景廊道:祁门县滩下自然村至渚口村,长约3公里,以大北河渚口滩下段为廊道,串联滩下自然村、渚口村,众多河湾点缀其中,与村落交相呼应,具有交通、乡村观光、滨水休闲等功能,可考虑增设休憩亭、修筑沿河步道,提升滨水休闲体验。
规划形成串联榉根岭古道→冯家顶盘山公路风景廊道→黄山168赛道风景廊道→正冲岭古道→大北河景观廊道→渚倒公路风景廊道→倒湖十八湾风景廊道→阊江(响谭段)景观廊道→祁红一条街→大洪岭古道→新安江河曲风景廊道。
第七章 乡镇旅游发展指引与产品设计
第31条 祁山镇
定位:打造祁门县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与综合服务中心。
旅游开发方向:茶贸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观光旅游等。
重点发展片区:祁山镇中心区、镇东黄浮高速沿线、六都村、芳村村等。
旅游发展格局:“一核两翼”空间结构;
一核为祁山镇综合旅游发展核;
两翼:祁红一条街(东侧)、农业休闲产业带(北侧)。
核心旅游产品:祁门茶旅综合游览消费街、国际茶叶贸易集散中心、国际茶产业高峰论坛中心、祥源·祁红产业博览园、祁山世界茶加工基地等。
第32条 小路口镇
定位:打造祁门县乡村休闲美食旅游风情小镇。
旅游开发方向: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美食旅游等。
重点发展片区:小路口镇中心、双莲村、春风村、晨光村等。
旅游发展格局: “三核引领、重点突破”空间格局;
三核包括探秘祁门风景步道、双莲村皖南农耕文化研学基地、近郊农业休闲观光区。
核心旅游产品:探秘祁门风景步道观景休闲中心、双莲村皖南农耕文化研学基地、二都民宿度假项目、近郊农业休闲观光区等。
第33条 金字牌镇
定位:打造祁门县茶瓷文化风情小镇。
旅游开发方向:文化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重点发展片区:包括镇中心区、洪村、皖南油茶文化博览园区域等,
旅游发展格局:旅游空间发展呈“一带引领、两核支撑”空间格局,一带为黄浮高速旅游廊道;两核包括乡见石坑田园度假基地、太后坑瓷土遗址公园。
核心旅游产品:洪村田园综合体、皖南油茶文化博览园提升项目、祁门瓷历史博物馆、茶-瓷艺术长廊、瓷情部落民宿等。
第34条 平里镇
定位:打造祁门县茶贸休闲旅游服务中心。
旅游开发方向:茶贸旅游、研学旅游、会议会展旅游、康养旅游、民宿旅游等。
重点发展片区:平里村、双程村、贵溪村、花桥村等。
核心旅游产品:世界红茶文化博物馆、红茶商贸主题街区、红茶主题民宿/酒店、贵溪村红茶文化创客基地等。
第35条 历口镇
定位:打造祁门县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及东部地区知名生态康养旅游中心。
旅游开发方向:生态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民宿旅游等。
重点发展片区:牯牛降景区、历溪景区、历口镇及周边村落等,旅游项目包括观音堂景区提升、历溪御医康养小镇建设、演坑大峡谷山地体育运动基地、西塘历山伴水精品主题民宿提升等。
第36条 闪里镇
定位:打造祁门县传统与特色村落集群。
旅游开发方向: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民宿旅游、研学旅游等。重点旅游发展片区包括桃源村、文堂村、坑口村(磻村)等。
核心旅游产品:闪里文化古街、文闪河生态文化时空体验长廊、桃源山水秘境特色旅游村等。
第37条 安凌镇
定位:打造祁门县重要的生态农业与田园度假旅游区。
旅游开发方向::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红色旅游等。重点旅游发展片区包括广联村、星联村、芦荔村、星星村及九龙池、大洪岭等片区。
核心旅游产品:安凌生态休闲农业与养生旅居基地、九龙池景区提升项目、考坑大峡谷山地运动基地、安凌乡村民宿与田园度假基地等。
第38条 凫峰镇
定位:打造祁门县绿水茶乡及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旅游开发方向:茶贸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等。
旅游发展格局:旅游发展呈“一带一核、点线联动”空间格局,一带为新安江河曲旅游发展带;一核为田园休闲度假核(东北部)。
核心旅游产品:包括新安江河道及沿线、恒峰村等,旅游项目包括新安江山水画廊、天之红庄园、李源村福洲发展项目、恒峰康养休闲基地等。
第39条 塔坊镇
定位:打造祁门县重要的旅游与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旅游开发方向: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农耕旅游等。
重点发展片区:响潭村、高源村等区域。
核心旅游产品:响潭千亩百果园提升改造、高源生态农业与研学基地、响潭村乡村旅游客栈、万亩高山生态油茶林基地景观提升等。
第40条 新安镇
定位:打造祁门县知名戏剧文化体验基地。
旅游开发方向:民俗旅游、生态旅游、古道旅游、研学旅游等。
重点发展片区:祁门古戏台群、高塘村、炼丹石村等。
核心旅游产品:戏剧古村文化展示与体验基地、祁门古戏台文化主题博物馆、祁门戏剧光影艺术馆、戏剧主题餐厅、炼丹石户外徒步基地等。
第41条 大坦乡
定位:打造祁门县古道运动与生态康养综合休闲基地。
旅游开发方向:体育旅游、生态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
重点发展片区:大洪岭古道、阊江源、联枫村等。
旅游发展格局:呈“两核引领、周边协同”空间格局,两核包括大洪岭古道运动基地&阊江源生态休闲中心、联枫-杨湾田园综合体。
核心旅游产品:大洪古道休闲运动基地、阊江源生态休闲中心、联枫生态田园综合体、杨湾旅居度假民宿群、湘源科普研学基地等。
第42条 柏溪乡
定位:打造祁门县燕山运动康养休闲旅游目的地。
旅游开发方向: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
重点旅游片区:燕山森林公园、九都山、柏溪村与西溶村。
旅游发展格局:呈“一环统筹、四核支撑”空间格局,一环为由交通线、徒步线等构成的旅游环线;四核包括燕山森林公园、九都山康养度假区、天之红生态智慧茶园、西溶特色村落。
核心旅游产品:燕山3A级旅游景区建设、西溶3A级旅游景区建设、九都山康养度假体验地、天之红生态智慧茶园体验基地等。
第43条 祁红乡
定位:打造祁门县红色与生态旅游基地。
旅游开发方向:红色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等。
重点发展片区:松潭村、塘坑头村、舍会山片区等。
核心旅游产品:舍会山红色研学体验基地、皖赣红色主题文化街、青少年学农基地(红色农耕)、红色文化创意基地等。
第44条 溶口乡
定位:打造祁门县乡村旅游及生态休闲度假基地。
旅游开发方向: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滨水旅游、摄影旅游等。
重点发展片区:奇岭村、景潭村、董家湾片区等。
核心旅游产品:奇岭山林秘境特色旅游村、景潭村红色文化警示教育基地、董家湾摄影基地等。
第45条 芦溪乡
定位:打造祁门县(倒湖)滨水运动康养基地与安茶文化度假小镇。
旅游开发方向:体育旅游(滨水运动)、文化旅游(非遗体验)、茶贸旅游、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等。
重点发展片区:倒湖片区与奇口、芦溪中心村。
核心旅游产品:倒湖水上运动基地、芦溪安茶度假小镇、傩舞体验展示中心等。
第46条 渚口乡
定位:打造祁门县乡居历史文化展示地。
旅游开发方向: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祭祖旅游、研学旅游等。
重点发展片区:渚口村、大北村、鲁溪湾片区等。
核心旅游产品:渚口乡居历史文化体验街区、鲁溪湾黄山药谷提升改造、滩下滨水休闲康养基地、渚口特色国学研学基地等。
第47条 古溪乡
定位:打造祁门县知名滨水露营与康养度假基地。
旅游开发方向: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等。
重点发展片区:黄龙村、湘溪岭水库及百倍岭区域等。
核心旅游产品:湘溪岭水库滨水露营基地、百倍岭生态康养基地、黄龙村简奢茶园里居、古溪毛坦生态茶园基地等。
第48条 箬坑乡
定位:打造祁门县山水休闲与康养度假基地。
旅游开发方向:生态旅游、茶贸旅游、康养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民宿旅游等。
重点旅发展片区:石舜村片区、冯家顶片区、流源水库片区等。
核心旅游产品:流源水库星空露营度假基地、漫溪里森林康养主题民宿、七彩玉谷地质研学科普基地等。
第八章全域旅游发展路线图
第49条 发展框架
区内聚合发展模式:深耕祁门,重点突破。以核心景区打造、茶产业链发展、专项产品设计、空间协同布局为抓手,挖掘祁门旅游潜力,从祁门自身破局;
区际联动发展模式:立足祁门,周边联动。加强与大黄山旅游区、景德镇瓷文化区、新安江下游地区的协作发展,补充可联动、互补性的差异化旅游产品;
国际合作发展模式:跨出祁门,放眼世界。加强与世界三大红茶产区的交流、合作,借助万里茶道申遗输入祁红品牌、提升祁门旅游综合影响力。
第50条 区内聚合发展模式
(1)发展目标:创建祁门县首个5A级国家旅游景区,提升祁门县旅游整体形象和影响力。发展举措:对牯牛降-历溪景区进行聚合提升,基于目前两个4A景区进行聚合,合体打造5A景区。其原因在于目前观音堂景区受制于生态保护,核心区开发受限,历溪景区老化,体量不足,但两个景区空间距离相近,加入红茶资源,深入文旅融合,打造牯牛降-历溪生态与文化5A景区。
(2)发展目标:打造祁门“两江两河”旅游黄金线,串联祁门主要景区景点。发展举措:祁门境内河流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沿岸景观较好,主要河流形成自上而下、左右对称的立体景观层。祁门是皖赣浙边境多条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包括阊江、秋浦河等,是皖南“水塔”,通过打造阊江-茶旅黄金旅游线,新安江-风景黄金旅游线,大北水-生态-体旅黄金旅游线、文闪河生态-文化黄金旅游线,形成祁门“两江两河”旅游黄金线。
(3)发展目标:打造祁红国际品牌,促进以旅游商品向旅游品质、旅游品牌的转换,实现祁红二次国际引领。发展举措:打造和提升祁门红茶产业旅游产业链,做好“种好茶、制好茶、喝好茶、讲好茶、卖好茶”的“五好” 工程,从茶生产、制作、展示、消费、营销等产业链统筹旅游产品项目,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茶旅融合发展模式。
(4)发展目标:讲好“山-水”故事,把优良的生态与优质的乡村文化景观进行有机捆绑,推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几个优质专项旅游产品发展。发展举措:讲好“山-水”故事,把优良的生态与优质的乡村文化景观进行有机捆绑,推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几个优质专项旅游产品发展。
(5)发展目标:讲好“山-水”故事,把优良的生态与优质的乡村文化景观进行有机捆绑,推动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等几个优质专项旅游产品发展。发展举措:发挥山水生态优势,注重产业融合发展,优化祁门全域旅游空间布局。以茶为魂,构建山、水、城、村联动的旅游立体化发展体系;以“心-带-核-组团-节点“布局来解决点多面散的问题。
第51条 区际联动发展模式
(1)发展目标:立足祁门,明确旅游发展主题与目标,与周边进行差异化发展定位,追赶超越。联动周边,积极融入周边成熟景区和旅游品牌,快速提升祁门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发展举措:深化祁门在大黄山旅游区的定位和发展模式,明确以茶为魂,山水城村联动发展模式,提升祁门在古徽州区域的旅游地位。现有景区、景点、传统与特色村落主动融入已有旅游品牌,如考虑牯牛降申请融入黄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增补项,渚口、桃源、芦溪等传统村落申请融入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等。
(2)发展目标:与景德镇联合打造国际知名的中国“茶-瓷”文化组合区。发展举措:立足祁门,与周边临近区域联动合作。向南与景德镇瓷文化区组团发展(通过两个最具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古丝路中国贸易商品——茶叶、瓷器),向东与大黄山旅游区联动发展,西南方向沿新安江与浙江“三江两岸”共同协作,向西、向北与池州自然景区、人文历史共谋合作。
(3)发展目标:形成大黄山旅游区“水塔”,构建以祁门为中心的周边旅游协同发展模式,提升旅游核心地位。发展举措:通过水道(河流)、路道(交通)立足祁门,有效衔接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如新安江-千岛湖-富春江-钱塘江线路、阊江(大北水、文闪河)-鄱阳湖-长江线路、秋浦河-池州-长江线路、昌景黄高铁(南昌-景德镇-祁门-黄山)、S42黄浮高速(黄山-休宁-祁门-浮梁)、G0321德上高速(山东德州-池州-祁门-婺源-江西上饶)。
(4)发展目标:构建区际景区联盟,打造区际旅游线路,涵盖祁门茶旅游、生态游、乡村游等特色专题游线。各景区在旅游信息共享、旅游宣传推介、游客服务等方面形成统一标准,共同促进区域旅游发展。发展举措:打造皖南/大黄山旅游区景区联盟,如牯牛降-历溪景区与周边黄山、天柱山、九华山、庐山、江郎山、齐云山等景区组成山地旅游联盟,祁门特色与传统村落与黟县、歙县等联盟发展。联盟建立统一管理机制,形成专项旅游线路,在游客共享、协同服务等方面有机配合。
第52条 国际合作发展模式
发展目标:重塑祁门红茶国际影响力,打造祁红的二次国际化引领,促进旅游商品国际化到旅游产业国际化转型。
发展举措:加强与世界三大红茶产区的交流合作,借助万里茶道申遗输入和宣传祁红品牌。通过举办国际红茶论坛、红茶交流博览会、红茶品鉴与评奖活动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红茶产地联合申遗等举措,提升祁门红茶在国际的影响力和引领地位。
祁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祁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2—2035年)》.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