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发展改革委:解读《祁门县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6年)》
一、起草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县城是中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既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也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全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为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积极探索将县域培育成为现代化中小城市的现实路径,按照《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部署,省新型城镇化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安徽省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中我县在全省59个县(市)发展指数排名靠前,被列入试点名单(分类为特色小城市)。根据《工作方案》要求,特制定《祁门县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二、起草过程
2023年2月中旬—3月上旬,由县发展改革委、县住建局牵头成立《行动计划》编制工作专班,正式启动编制工作。3月9日,县领导召开工作部署启动会。
2023年3月中旬,完成基础资料收集,形成《行动计划》编制大纲。
2023年3月下旬—4月上旬,根据《工作方案》的要求,补充完善基础资料,谋划梳理重点项目,形成文本初稿。
2023年4月中旬,编制工作专班分别赴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数据资源局、县应急局、县卫健委、县科商经信局、县文旅局、县城管局、县经开区、县国投公司等单位开展现场调研座谈,深入了解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围绕短板弱项,研究对策措施。
2023年4月下旬—5月初,根据调研成果形成第一轮征求意见稿,并于5月6日召开征求意见会,广泛听取吸纳各部门意见建议,再次修改完善后形成二轮征求意见稿,并于5月15日通过公文平台再次征求意见和建议。
2023年5月21日,县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对《行动计划》编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突出祁门特色,打造长三角绿色发展特色县。
2023年5月22日—25日,编制工作专班围绕县领导指示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行动计划》,并于5月26日、27日经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研究通过。
2023年6月29日,《行动计划》获市政府批准后正式印发实施,并向省新型城镇化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三、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根据《工作方案》要求进行编制,结合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标准体系,突出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特色,力求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城市名片愈发闪亮,现代化中小城市建设发展指数大幅提升,景美民富、政通人和的“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清晰呈现。
《行动计划》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和项目库。
(一)、总体要求:主要内容为指导思想、培育目标和计划安排。
指导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功能品质,塑造特色风貌,充分发挥森林及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彰显“祁门红茶”“御医之乡”等人文底蕴,打造长三角绿色发展特色县,为全面建设景美民富、政通人和的“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奠定坚实基础。
培育目标:对标省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建设要求,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进一步补齐补强县城短板弱项,实现产业支撑持续强化、公共设施日益完善、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人文底蕴日趋彰显、生态环境巩固优化、城市安全韧性不断增强,“红茶之都、生态王国”城市名片愈发闪亮,现代化特色小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具体分为七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二是产业支撑持续强化;三是公共设施日益完善;四是智慧化水平全面提升;五是人文底蕴日趋彰显;六是生态环境巩固优化;七是城市安全韧性不断增强。
计划安排(2023年2月—2026年6月):共分为三个阶段,组织部署阶段(2023年2月—2023年5月)、全面推进阶段(2023年6月—2026年5月)、评估总结阶段(2026年6月后)。
(二)、重点任务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夯实产业支撑
主要包括:做大祁门红茶产业;做强电子电器产业;做热生态文旅产业;做精中医(药)康养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提升园区承载力和招引能级。
健全公共设施,提升服务能力
主要包括:推进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增强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养老托育服务升级;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实施数字赋能,建设“智慧梅城”
主要包括:加大数字新基建建设力度;积极拓展智慧城市场景应用;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数字化水平。
提升城市品质,彰显梅城风貌
主要包括: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内涵;促进特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优化生态环境,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主要包括:筑牢全域生态安全屏障;构建优美城市生态环境;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推广绿色建筑助力低碳发展。
完善城市治理,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主要包括:健全城市应急防灾体系;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委副书记、县长为双组长的祁门县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二)健全工作推进机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常态化调度机制,明确具体工作职责,确保目标任务按时完成。(三)强化各类要素保障,用足用活上级部门对试点县各项支持政策,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项目走”。(四)突出项目调度管理,以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重点项目库为抓手,明确时间节点和路线图。(五)完善目标评估机制,规范统计口径、统计标准和方法,找准差距,压实责任。
五、解读人及政策咨询电话
解读人:祁门县发展改革委 钱昊;政策咨询电话:0559-451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