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打造“绿色银行”释放“生态红利”
近年来,祁门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林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推动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充分激活林业生产要素和发展动力,着力培育生态底色足、绿色优势强的产业,全力打造“绿色银行”释放“生态红利”。
租赁经营,适度规模助力增收。祁红乡祁源村芜源组林业资源丰富,林地总面积4500亩,由于这里山高路远交通不便,20余户村民陆续外迁,成了无人居住村,油茶林、茶叶及坡耕地疏于管理,处于半荒芜状态。2020年,芜寨田生态家庭农场租赁经营村民500亩油茶林和200亩坡耕地,林地林木所有权不变,村民愿意转租给农场经营;农场分年度支付租赁费,如此经营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在专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芜寨田生态家庭农场对油茶林及抛荒地进行砍灌垦复改造,种植黄精等林下中药材600余亩,累计投资240万元,每年支付劳务工资约30万元。通过精细管理,油茶质量和产量明显提升,林下中药材长势喜人,2022年仅油茶一项纯收入达2.4万元,芜寨田农场先后被评为县级和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并逐步扩大承包经营面积,打造千亩高山油茶和林下黄精示范基地。
联营入股,利益共享双方受益。20世纪90年代初期,祁门县采取“农户投山、林场投资、比例分红”的联营方式创办了210家乡村林场,完成造林80余万亩,此举迅速提升了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联营造林的成功经验在全省榜上有名。现如今,这些联营造林山场依然是林产工业原料基地和生态产业发展的基础。进入新世纪新发展阶段,祁门县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加快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模式,为原来的联营造林增添了新内涵,焕发出新活力。从2020年开始,益群生态农业公司采取“农户投山、公司投资”的方式,与祁红乡祁红村、平里镇双程村103户村民联营了5200亩山场,建立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联营山场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林木毛竹等收入归村民;山场经营权归公司,经营中做到种苗、技术、管理、销售四统一,中药材采挖销售收入按照双方约定比例分成;联营双方优势互补,公司减少山场投资和管护成本,农民短期即获利、长期又拥有林,森林资源和林下中药材从“要人管”到“有人管”,有效降低了联营双方市场、投资、技术、管理等风险。
林权转让,资本运营活力倍增。几年前,黄山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祁山镇流转林地6610亩,通过培育杉木林、毛竹林,发展黄精、白芨等林下中药材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今企业通过林权转让和资本运营,进一步扩大发展规模,向开发森林旅游、研学、康养等复合型发展目标迈进;仙寓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历口镇流转杉木中幼林林地760亩,通过抚育间伐建立林下黄精种植基地,发展黄精精深加工产业;目前两家企业的生产基地先后入选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十大皖药”建设示范基地。森源林业公司在柏溪乡流转林地1000亩,林下种植香榧和黄精、射干等中药材;绿博园合作社在祁山镇流转毛竹2210亩,培育笋竹两用林,发展竹笋加工、黄精种植等林下经济……社会资本通过林权流转方式取得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祁门绿色转型发展的经典做法。林权流转期一般在20年至30年,社会资本一次性注入支付流转费用,盘活了林农的林权资产,林农部分资产变现后,偿还早期贷款或投入转型发展,流转期满后,林地返还林农,林权资产回归林农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