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用眼,让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近年来,由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中小学生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
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中小学生用眼健康问题突出。
经常有家长为孩子的近视而苦恼。于我院眼科就诊:“孩子今年10岁,平时看东西总是眯着眼,验光后发现孩子有100度近视。我们两口子都没有近视眼,可是他怎么会有近视呢?究竟孩子的情况严不严重?需不需要治疗呢?”
工作目标:
增强中小学生健康用眼自我意识,科普家长如何有效降低近视的发生率及控制近视度数增长。有效保护视力、积极宣传健康用眼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意义。
主要举措:
1.为中小学生免费体检
在爱眼日、六.一儿童节、寒暑假期为中小学生普查视力、验光等检查。并解答家长对孩子近视等相关问题的疑惑。科学指导中小学生如何健康用眼。


2.建立屈光档案。
告知家长定期带孩子进行屈光检查,全面了解眼睛的发育情况,以便及时防控或解决各种眼睛问题。通过定期地记录身高、眼轴、角膜曲率、眼压、屈光状态等来形成屈光发育档案,可以密切跟踪的视觉健康发育情况。最终根据近视类型提出更有针对的性近视防控方案,这一点尤为重要。
组建近视防治和视力健康专家对中小学生视力健康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数据收集,并监测变化。
3.科普健康用眼知识
深入幼儿园、县城中小学、医院门诊大厅开设讲座,向学生及家长科普健康用眼相关知识。
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用眼习惯。保持正确读写姿势。握笔的指尖离笔尖一寸、胸部离桌子一拳,书本离眼一尺,保持读写坐姿端正。读写要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白天学习时,充分利用自然光线照明,避免光线直射在桌面上。晚上学习时,同时打开台灯和房间大灯。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减少电子屏幕产品使用。避免不良用眼行为,不在走路、吃饭、躺卧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下看书或使用电子屏幕产品。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
建议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屏幕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屏幕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屏幕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建议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屏幕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鼓励孩子不挑食、不偏食,避免高糖、高盐、高油等食品的摄入,避免因偏食、挑食,导致眼睛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供给不足。

4.联合学校达成共识。
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提倡中小学生每天接触自然光时间1小时以上。
要严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督促学生读写时坐姿端正,监督并随时纠正学生不良读写姿势。教师发现学生出现看不清黑板、经常揉眼睛等迹象时,要了解其视力情况。
减轻孩子家庭和校外学业负担 ,减少用眼时间。
推广情况:
近年来,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用眼宣讲,制作各类文章、音频、视频等传播方式覆盖5万余人次。通过我院眼科专家开展的系列近视防治举措,为抚顺市中小学生健康用眼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宣教辐射面广,为中小学生就诊提供方便。降低全市中小学近视发生率,形成健康用眼的良好习惯。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拥有健康生活的窗口,健康用眼,健康生活,拥有健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