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56406/202302-00011 信息分类: 政务舆情回应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公民,企业,其他,DOC,其他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祁门县政府办 发布日期: 2023-02-16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梅城微评】别再让谣言“祸祸”亿万网民了

作者:沈剑 发布时间:2023-02-16 09:54 信息来源:祁门县融媒体中心 阅读次数:
2月1日,中央网信办举报中心通过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推出“今日辟谣”专栏,设置“今日辟谣”“今日科普”“今日提示”三大版块,每日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重要辟谣内容,对涉及公共政策、突发事件、医疗健康等领域的网络谣言及时回应。这是中央网信办对辟谣工作的又一有力举措,彰显了国家打击网络谣言的决心和信心。
一直以来,各种各样的谣言不断充斥、污浊了网络空间,并干扰了广大网民的心态。2022年,“花钱就能‘修复’不良征信记录”“投资养老项目‘无风险、高收益’”等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谣言,一经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传播,便造成了误导公众,一定程度上引起部分民众恐慌,不仅伤害了民众的情感,更是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近年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健全完善了监测、发现、辟谣、处置全流程工作规范,压紧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打通谣言治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据统计,2022年,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共受理网民谣言举报信息3万余条,汇集谣言样本和辟谣数据2.45万条,查处曝光的典型案例有力打击了造谣传谣者,形成了强大震慑,最大限度挤压了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生存空间,营造了清朗网络环境。
新的一年,各级网信部门要从紧从快落实中央网信办工作部署,做强做优属地辟谣平台,集纳辟谣信息,传递事实真相,传播科学知识,帮助公众获得权威、准确的真实信息。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管理,让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规范网络行为,促进形成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同时,加强与电信、公安、市场、卫健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完善信息通报、线索移交、联合处置等工作机制,发生重大网络谣言事件时,联合发布权威信息,及时澄清事实,回应群众关切。
与此同时,各大网站平台要落实平台主体责任,对已认定的谣言和虚假信息,第一时间排查处置,防止反复传播。运用技术手段加强日常监测分析,对不确定来源的信息主动向有关部门进行查证。强化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线索监测报送,设立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专门举报入口,细化分类标准,发动广大网民积极举报,广泛提供证据线索。
谣言止于智者,兴于愚者,起于谋者。谣言虽然难以甄别,但只要广大网民擦亮眼睛,仔细思考,多方查证,就能够提高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要提高社会责任感,主动关注官方权威网络公众账号,对不确定来源的信息不随意转发扩散,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同时,要充分发挥网民前关哨卡的作用,积极参与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举报,做到发现一起、举报一起、处置一起,不让谣言成为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绊马索”,不让谣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打把拦”,不让谣言成为危害民众利益的“绊子腿”。要积极争做中国好网民,大力发挥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人都是监督员作用,文明上网,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携手共创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打击谣言必须“零容忍”,让造谣者、传谣者付出代价,让不信谣、不传谣成为社会共识,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