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解读:《祁门县“十四五”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
一、总体考虑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科学编制和实施祁门县“十四五”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对实现祁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十四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和《祁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规划和文件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结合祁门县经济开发区实际,编制《祁门县“十四五”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主要内容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以《安徽省“十四五”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规划》《祁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引领,以“长三角一体化”、融入杭州都市圈为契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牵引作用,大力推动园区亩均效益提升,突出园区优化升级、强基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产城融合优化和开放合作深化等重点工程,把祁门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科创+”发展的集聚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形成我县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动力,为加快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的现代化祁门作出新贡献
(二)发展定位
——工业强县主引擎。着力推动电子电器产业向智能制造领域延伸、绿色食品高质量发展、竹木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加速经开区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形成祁门工业强县战略主引擎。
——创新发展引领地。坚持“科创+”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支撑,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设祁门创新发展引领地。
——开放合作新高地。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抢占“融杭接沪”优先红利,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祁门开放合作新高地。
(三)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围绕“11359”发展规划,到2025年,经开区新建1个产值100亿元全新园区,1个产值60亿元的电子电器核心产业,实现3家企业上市,建成区面积超5000亩,新增引进企业项目90个以上。
指标体系方面,在发展实效、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产出效益、绿色低碳五个方面设置了17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3项,预期性指标14项。
(四)空间布局
《规划》形成“五园、一集群(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一集群(基地):电子电器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五园:绿色产业园、华杨综合园、服装产业园、新型建材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
(五)主要任务
《规划》明确三大主要任务:做大做强电子电器产业。力争到2025年,祁门电子电器产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培育6家以上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加快全面振兴祁红产业。围绕“高质量建设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和祁红发展“2111”远期目标,落实“茶长制”,构建茶农、茶企、茶商融合共兴的祁红产业链,建立健全集研发、生产、经营、茶旅于一体的祁红产业体系。改造提升竹木加工产业。紧抓绿色发展机遇,以“立足中高、特色发展、产业集聚、链条延伸”为发展思路,以产业技术创新为产业转型升级动力,加快“竹材建材化”步伐,构建低碳经济产业园,重视竹林生态效益。力争到2025年,竹木加工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
(六)重点工程
《规划》提出五大工程:园区优化升级工程。围绕“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强基创新驱动工程。着力加强平台建设,做好引资引智工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绿色低碳发展工程。推进工业节能减排,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提升综合治理能力。产城融合优化工程。推动完善各类公共配套设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开放合作深化工程。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对接“一带一路”倡议。
(七)保障措施
《规划》从强化组织保障、提升安全保障、加强要素支持、提高生态保障四个方面提出措施,保障规划实施。
(八)解读人及政策咨询电话
解读人:祁门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马涛;政策咨询电话:0559-450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