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56406/202208-00116 信息分类: 其他文件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公民,通知,DOC 发文日期: 2022-08-18
发布机构: 祁门县政府办 发布日期: 2022-08-19
生效日期: 2022-08-18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祁政办〔2022〕29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祁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动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

作者:祁门县信息公开 发布时间:2022-08-19 10:44 信息来源:祁门县政府办 阅读次数: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祁门县推动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祁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18日

 


祁门县推动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建设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根据省委关于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以下简称“五大行动”)的部署要求,着眼不断优化教育生态,全面提升县域育人质量,推动我县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建设先试先行、落地见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宗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构建学校“三全育人”工作格局。树立正确科学教育质量观,以落实“双减”政策为抓手,瞄准教育改革靶向,坚持教学创新驱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学生身体素质明显提升。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基本形成,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学生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习惯明显强化。教育生态进一步优化,“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管理体系和科学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基本形成,为建设教育强县、教育优质均衡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5年,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五育并举体系更加完善,正确教育观、科学成才观全面树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县域教育生态更加优良,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德育铸魂行动。

1.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坚持理论自信,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用先进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三进”目标见行见效,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浸润校园、入脑入心;扎实开展“中国梦”“我们的节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和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系列主题活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浸润心灵、赋能成长;持续推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常态化落实,深入开展“青少年学党史”“童心向党”主题教育,加强地域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校外教育实践场所建设,用好祁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组织参观学习、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2.增强中小学德育实效。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基本遵循,改进德育方式,拓展育人渠道,遵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潜移默化原则,因地制宜开展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德育教育活动。加强文明礼仪、守则规范教育,注重仪式感,强化行为养成,全面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围绕“一校一品”建设目标,打造向善向上、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扎实开展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发挥党建带团建队建机制作用,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旗下的讲话”、入学入队入团仪式、主题班会等方式,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乡村少年宫阵地建设和活动开展,统筹校内外德育资源,促进家校共育,推动社会协同,发挥部门联动、群团组织和社会力量优势,动员鼓励广大“五老”人员参与和指导青少年德育活动,探索建立学生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管理信息化、服务一体化机制。

3.推进思政课领航工程。推动思政课创新,建立中小学思政课备课、教学、培训一体化机制,推进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实施校外思政辅导员工作制度,常态化开展党政领导干部、新时代先进人物、离退休老干部入校进班上讲台讲授思政课,建强2个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打造3所思政示范学校,推出30节思政课程示范课,切实体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作用。

4.持续推进“心灵花园”工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县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效应,形成以县心理咨询协会为龙头,心启源心灵驿站、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为支撑的心育工作格局。坚持“面向学生,服务大众”工作宗旨,秉持“解‘心’结、筑‘心’防、沁‘心’房”的服务理念,推动全县学校心理咨询室“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里拓展解压等活动,为学困生、留守儿童、中高考生等特殊群体消除烦恼、点亮心灯。通过建立心理服务热线、举办智慧父母研修班、落实心理教育志愿团队“四进”行动,助力家校共育、医教协同。建立并完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快速处理反应机制,及时动态高效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涤荡心灵尘埃。

5.建强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理念,完善编制保障,核定或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时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情况,严格按要求配齐思政课教师。依托师训部门优势,发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加强思政课教师等德育骨干培训和研修力度,提升专业化能力。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高素质教师担任班主任,通过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举办班主任论坛等活动,全面提升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中小学德育类职称评审制度,完善班主任激励机制,开展最美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将班主任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聘任、奖励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班主任待遇。

(二)实施智育提质行动。

1.推进基础教育减负增效。认真落实“双减”政策,制定提升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指导意见,精准分析学情校情,注重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改革,探索小学低年级非纸笔测评课题研究,举办各学段各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探索建立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践行教书育人使命。落实“零起点”教学,实施幼小一体化改革,探索幼小衔接、小初衔接行动实践。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加快祁门一中打造“皖南名校”步伐。加强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和考试管理。进一步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在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和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的基础上,向学前教育延伸,扩面提质增效。实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中小学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规范培训机构服务行为,强化常态运营监管。

2.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支持永泰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B类达标评估,加快推进县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新兴产业需要的新兴专业,指导、鼓励职业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企业,开设企业急需紧缺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3.完善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落实各学段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推进高中阶段招生制度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扎实推进“五大行动”,实施“骨干教师锻造工程”,支持县级名师工作室建设,开展青年教师基本素养大赛,遴选一批省市县“教坛新星”,配齐配强各学科教研员,完善县、乡、校三级联动教科研网络,定期开展教学成果奖评选,巩固提升教育强县成果。

4.加快发展智慧教育。推进智慧学校建设提升工程,加快融入全省统一的教育数字化建设标准体系,提升智慧学校基础设施环境,创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智慧校园环境,丰富智慧教育应用场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课堂教学常态化应用,以学习者为中心打造智慧、高效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数字学习模式。深化智慧教育系统应用,利用伴随式数据采集与大数据分析工具,完成科学的学习诊断和教学评价,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辅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构建学校智慧文化生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想品德、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等优质资源,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逻辑思维、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育健康、向上、创新、发展的学校主流价值观。面向教育领域核心治理场景,推进一端统管,加快业务系统的架构治理和数据共享,推动高频教育服务事项“掌上办”。到2025年,完成75间智慧课堂建设任务,中小学(不含教学点)班级智慧课堂的覆盖率达50%,建成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体系。

(三)实施体教融合行动。

1.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严格落实学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不得挤占体育课。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推进体育锻炼家校共育,鼓励家长引导孩子进行校外体育活动,大力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指导支持学校创新性开展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活动,保障中小学生每天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各1小时。

2.完善学校体育赛事体系。坚持普及竞技相结合,围绕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完善校内比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省、市、县、校四级体育赛事体系。创建一批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篮球等集体球类项目。整合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打通教育和体育系统赛事互认通道。组织开展好市县校三级校园足球联赛、县域内乒乓球、羽毛球、棋类等赛事活动,开展每年一次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组织优秀体育运动员进校园参与体育教育教学。

3.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常态化开展学生体质监测,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档案,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抓好青少年肥胖、近视防控,降低学生肥胖发生率,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上一年的基础上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优秀率逐年上升。积极发挥学校“健康副校长”指导作用,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

4.加大学校体育保障力度。实施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配齐配强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设立专(兼)职教练员岗位,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积极破解城区学校体育场地“用地难”问题,提升农村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达标水平,实现学校体育器材更新更换常态化,到2025年实现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达标。完善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开放共享机制,助力全民健身运动。健全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

(四)实施美育熏陶行动。

1.深化美育教学改革。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刚性要求,逐步增加课时。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推广面向全体学生的声乐、器乐、舞蹈、戏剧、书法、绘画等艺术教育。鼓励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群众性艺术协会等组织合作开设美育课程。

2.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展演机制,每年举办一次全县青少年才艺大赛(艺术展演)或艺术专项展示,鼓励举办跨校、跨区域艺术展演交流活动。推动高雅艺术、地方戏曲、徽州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校园。开展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现场参观艺术展馆、观看艺术展演。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3.提高学校美育保障水平。实施美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中小学美育教师补充力度,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美育教师。鼓励优秀文艺工作者到学校兼任美育教师。加强乡村学校美育全科教师和兼职教师培养,建立美育薄弱学校帮扶机制。建好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专用教室,加快配齐农村学校美育设施、器材。

(五)实施劳动促进行动。

1.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实施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和挪用劳动课程教学和劳动实践时间。在其他学科课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形成中小学衔接贯通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丰富劳动教育资源,建设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学校要制定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注重课程教学实效,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体验。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记实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2.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鼓励孩子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把劳动教育纳入“家长学校”指导内容。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制定劳动公约、劳动清单,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发挥社会的支持作用,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开放实践场所。

3.培育劳动文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结合全省“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每年5月第2周)、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专题劳动实践,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组织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进校园。开展劳动技能和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遴选发布劳动教育先进典型案例并加以推广。

4.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建立以县为主、政府统筹规划配置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劳动教育资源的机制,加快实现县级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全覆盖。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创建至少1个省劳动教育实践基地,5个市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10个县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遴选一批中小学校劳动教育教学指导专家,成立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劳动教育专题研究项目。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教师工作考核体系,分类完善评价标准。在职务评定和岗位晋升工作中将劳动教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

三、落实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为成员的“五大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统筹谋划、综合协调和调度指导“五大行动”实施。各学校校长是直接责任人,要深入细致抓好“五大行动”落实。

(二)加强条件保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纳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切实保障“五大行动”任务落实,积极参与省级“五大行动”实验区遴选。教育部门要牵头抓总,制定细化方案,加强案例指导。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为师资配备、职称评审等提供支持和保障。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数据资源部门要在规划、用地、项目建设、数字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卫生健康、体育、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妇联等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共同抓好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五大行动”实施,重视发挥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的作用。

(三)加强督导考核。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单位要加强调度推进、督促督办。开展质量监测,强化反馈和指导。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和艺术素质测评合格率等重要指标持续下降的乡镇和学校,将依法依规予以问责。

(四)营造良好环境。全面、完整、准确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共同支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良好氛围。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广“五大行动”的典型经验。


祁门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推动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省级实验区建设方案的通知.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