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创建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党组成员、副局长 程源
发布主题:祁门县创建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开展情况
发布单位:祁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地点:祁门县税务局负一楼会议室
发布时间:2022年7月22日
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祁门县创建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首先,感谢各级领导、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对我县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就我县创建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创建工作基本情况
(一)完善创建工作机制
1.强化党政同责,健全创建机制。2021年8月,县委县政府全面启动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发出“创县”工作的动员令。县委、县政府联合印发了《祁门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实施方案》、《祁门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宣传工作方案》、《祁门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任务分解的通知》等文件,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强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县委、县政府结合我县食品安全水平状况,围绕《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评价标准(2021版)》,统筹整合财政资金,聚焦创建重点工作,加大创建经费投入,围绕食品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标准化市场监管所建设、食品抽检、社会共治等重点项目,设立专项资金,为创建提供资金保障。
3.强化督查考核,压实创建责任。县委县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评议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督查检查常态化机制,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县绩效考核、目标管理等考核体系,将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履职情况纳入重点督查巡查内容,压实创建责任,落实创建举措,全面促进创建工作提速增效。
(二)创建措施及取得成效
1.强化综合治理,夯实基层建设。一是加强基层建设。围绕“组织领导、设施设备、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等四个方面及18项建设标准,推进乡镇食安办规范化建设,深化网格化联勤联动机制,提升属地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加强食品监管系统食品安全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县市场监管局建立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县公安局成立食药环知森大队,推动食品安全案件行刑衔接。县农业农村水利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员”队伍,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三是完善保障机制。提升食品安全“四员”经费补助标准(调整为100元/人/月),激发食品安全“四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属地食品安全治理能力。
2.强化源头治理,保障质量安全。一是加强污染防治管控。深入推进食品安全源头综合治理,持续开展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实施种植结构调整11亩,优化施肥、叶面调控、深翻耕76.57亩。二是实施绿色防控行动。实施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严格落实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做好62种禁止使用农药和64种茶园禁止使用农药管控。三是强化粮食安全管理。加强粮食质量监测,实行收购和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制度,保障库存粮食质量监测覆盖比例不低于库存数量的25%,库存粮食监测发现问题处置率达到100%。四是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严格执行生猪定点屠宰制度,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严厉打击生猪屠宰违法行为,100%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3.强化过程管控,守牢安全底线。一是加强日常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100%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风险分级监管,“双随机”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126家次,严防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二是落实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食品安全“守查保”、食品小作坊“一十百千”工程,农村假冒伪劣食品、特殊食品专区专柜、网络订餐平台、食品安全三大领域专项整治行动,规范提升市场主体2253家,2021年以来,共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92起,罚没款合计124.35万元,移送公安机关食品案件2起。三是实施校园守护行动。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大力推行学校食堂大宗食品定点采购制度,并严格对74家定点采购点实施重点监管,守牢校园食品安全。
4.强化食品抽检,严格风险管控。一是加强抽检力度。聚焦群众关切,针对重点产品,突出农兽药残留、重金属、生物毒素等重点指标,加大食品监督抽检力度。2021年,全县食品监督抽检共完成794批次,农药兽药残留抽检427批次;2022年,计划食品监督抽检共862批次,农兽药残留抽检455批次。全县食品监督抽检达到4.4批次/千人,农药兽药残留食品抽检量达到2批次/千人。二是强化信息通报。县食安办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制定印发《祁门县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信息通报制度》,规范各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样监测信息共享,促进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的管理和综合利用,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成效。三是加强风险交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机制,成立风险交流专家库,开展茶叶质量安全风险会商,精准研判茶园绿色防控举措。
5.强化应急机制,提升处置能力。一是修订应急预案。县委县政府修订《祁门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完善事故调查、处置、报告和信息发布工作程序。二是开展应急演练。2021年,县政府开展黄山市(祁门县)进口冷链食品应急演练。三是健全哨点医院。进一步完善哨点医院建设,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构21家,有序推动食源性疾病监测逐步向村卫生室延伸,2022年,开展食品风险监测5份。全县未发生食源性疾病聚集性爆发事件。四是开展“流动诊所服务”。针对食品安全领域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流动诊所服务”,精准帮扶食品企业解决难点问题。创建以来,共开展“流动诊所服务”21次。
6.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监管成效。一是推行智慧监管。大力推行食品安全智慧监管体系建设,重点围绕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三大环节,将学校食堂、社会餐饮、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等100家单位纳入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二是推广食安保险。将肉蛋奶、白酒等较高风险食品生产企业、学校食堂、养老机构、社会餐饮为重点纳入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范畴,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三是开展“你点我检”活动。以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民生工程为平台,畅通“你点我检”网络投票渠道,大力宣传抽检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监督抽检过程,2022年,完成“你点我检”第一期30批次抽检工作。四是加强诚信经营。健全食品安全诚信管理制度,将食品生产经营相关单位、法人、个人的食品安全信用信息全面纳入社会诚信范围,开展文明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共评选诚信经营户100家,激励经营户诚信守法经营。
7.强化链条管理,完善溯源机制。一是加强农产品安全追溯。县农业农村水利局推动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入驻国家或省追溯管理信息平台,探索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区块链追溯应用,指导34家农产品经营主体入驻省级追溯平台,实现22家生产主体实现了带码上市。二是强化食品安全追溯建设。推进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重点领域“票证通”使用率,实现食品电子追溯。三是强化追溯平台运用。大力推行“安徽冷链监管平台”,加强链条管控,落实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100%注册使用。
8.强化示范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提升保障能力。加强市场监管所标准化建设,配齐配强基层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和监管装备。2021年已完成1个标准化所建设,2022年将完成70%标准化所建设。二是培育“食安安徽”品牌。大力开展“食安安徽”品牌培育工作,通过持续培育、示范引领、整体创建、巩固提升等措施,打造食品生产经营规范化“样板间”,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范提升。2021年,创建“食安安徽”品牌1家,2022年已申报“食安安徽”品牌2家。三是强化“三品一标”培育。强化“三品一标”品牌培育,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完成29家主体“三品一标”认证。四是强化示范创建。开展示范创建行动,规范生产经营行为。2021年创建市级精品食品小作坊2家,建立食品小作坊集中示范区1个,评选县级示范食品小作坊10家,创建市级特殊食品专区专柜经营示范单位4家,评选县级特殊食品专区专柜经营示范店14家。
9.强化社会共治,营造创建氛围。一是加强社会宣传。充分调动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志愿者服务队等多方力量,强化创建宣传力度,发布公交站牌创建广告200余幅,印制宣传手册、创建食品安全桌贴4万余份、印制宣传海报3万余份,开展创建宣传志愿者服务活动100余次。二是加强社会监督。依法公开食品监督检查、监督抽检、执法办案等信息。完善投诉举报机制,12315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投诉举报服务,食品安全投诉举报100%按时办结。三是建设科普基地。积极打造食品安全科普阵地,提升社会食品安全关注度。在微祁门、祁门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开设宣传专栏,建成食品安全主题长廊1个,建立食品安全科普基地2个。
二、创建存在主要问题
(一)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足。食品行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程度还不高,一些地方特色食品缺乏统一的质量安全标准。
(二)食品追溯体系不够健全。食品追溯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追溯体系在各环节间联系不够紧密,追溯体系的普及性、兼容性和智能化程度不高,在食品安全追溯中的作用有限,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不够完善。
(三)部分主体责任意识不足。部分市场生产经营主体食品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进货索证索票不全、保健食品与普通食品混放、散装食品标签不规范等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统筹推进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抓好基层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加大执法人员培训实训力度,进一步提升基层监管专业化水平。
(二)创新食品监管方式。深入推进“智慧监管”建设,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智慧化监管覆盖面,开展监管信息大数据归类和分析应用,探索建立“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
(三)强化专项整治力度。以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等专项行动为创建契机,开展食品流通、生产、餐饮等重点环节风险隐患排查,加大食品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严格督促市场主体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按照“四个最严”工作要求,紧紧守住食品安全底线,勇于担当,履职尽责,确保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成功,努力为我县增添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靓丽名片”
谢谢大家!
答媒体问:
一、创建安徽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的意义和标准是什么?
答: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是实施食品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既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事关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对于筑牢食品安全监管基础、营造食品产业良好发展环境、打造食安品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要达到以下标准:一是食品安全状况良好;二是党政同责和“四个最严”要求全面落实;三是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成效显著;四是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普遍增强;五是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六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提升;七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形成。
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如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答:一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二是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管理,定期开展培训考核;三是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自查制度;四是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相关管理规范;五是落实交易市场开办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六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应急和召回管理制度体系;七是定期开展诚信守法教育活动,建设诚信守法企业文化。
三、广大市民如何参与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
答:一是积极主动学习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和科普知识等;二是通过县政府及部门官网、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等平台关注食品安全情况;三是积极参与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志愿者行动、食品安全监督等相关活动;四是养成良好的食品消费习惯,遇到食品安全问题要积极主动维权,让每一次食品消费都成为对食品质量的把关和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的监督;五是做食品安全的守护者,主动地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发现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行为,及时拨打12315热线进行举报。
在此,我们呼吁广大的市民朋友们,积极加入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中来,为创建工作建言献策,争当创建的支持者、宣传者和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