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56406/202204-00163 信息分类: 食品药品回应
主题分类: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公民,其他,DOC,其他 发文日期:
发布机构: 祁门县政府办 发布日期: 2022-04-27
生效日期: 有效 废止日期:
发布文号: 词:
内容概述: 性: 有效

【食品药品回应】怎样煎服中药才有好药效?这份指南请收好

作者:祁门县市场监管局 发布时间:2022-04-27 09:29 信息来源:祁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阅读次数:

煎 中 药



煎 药 前

煎药前选好药罐,以砂锅为最好,铁、铜、铝、锡等金属锅不能用来煎药。因为中药所含鞣酸、有机酸等成分可与上述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使中药有效成分减少。


👉药罐使用后随时洗净,保持清洁。


👉煎药以新鲜清洁的自来水、泉水为宜。


👉经反复煮沸或放置于热水瓶中较久的水,也不宜作为煎药用水。


👉中草药不需要清洗,以免成分丢失,但在煎煮前需要有个浸泡药材的过程,即用冷水在室温下浸泡。


👉一般以花、茎、全草类为主的药材,浸泡20~30分钟;以根茎、种子、果实为主的药材,可浸泡60分钟。


煎 药 中

煎药时,汤剂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煎药的质量,而传统的“3碗水煮成1碗”,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


先煎、后下、包煎、煎汤代水是什么意思——

先煎一般指矿石类的药物,这类药有效成分很难溶于水,因此先煎。除此之外像麻黄也需先煎,一些有毒的药物,如附子、乌头等也需要先煎,其目的是降低毒性。


后下一般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肉桂、荆芥(穗)、鱼腥草、佩兰、细辛、草蔻、砂仁、木香等。最好在煎毕之前5~10分钟,将这类药物投入药锅内共煎至规定的时间为止。


包煎指有些中药需用纱布包起来煎。这类药物有质重的粉剂和含淀粉多的。如:六一散、黛蛤散、滑石粉、益元散以及米、神曲等。有些种子类的药物是颗粒很小,比如:车前子、海金砂、莘苈子等。对带有绒毛、冠毛和星状毛的药物,如:旋复花、杜杷叶、石苇等,防止毛脱落及过滤不净服用时刺激咽喉。另外如:蒲黄、青黛等,因质轻多漂浮在水面上,不易充分和水接触,必须包起来煎,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煎汤代水是指有些药物体积太大,或者杂质太多,如玉米须、灶心土等,需要先煎出来,然后用煎煮的水煮药,这种煎煮的方法现代用的很少。


煎药火力的大小,中医习称“火候”,包括“文火”和“武火”。


煎药时间,均从煮沸时算起。煎煮时间一般多根据药物性质而定——


解表药头煎时间为10~20分钟,二煎时间为10~15分钟;


一般药头煎时间为20~30分钟,二煎时间为15~20分钟;


滋补调理药头煎时间为30~40分钟,二煎时间为20~25分钟。


汤剂的煎煮次数,一般需煎煮2~3次。


一般而言,一服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


但滋补类的中药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煎 药 后

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喝 中 药



服 药 食 忌

服发汗解表药后,宜多喝热开水或食热稀粥,服后应安卧,以助药力促使汗出,同时忌服酸味食物及冷水。


忌食可能妨碍脾胃功能,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如生冷、多脂、黏腻及有刺激性的药物。


服用中药期间不要喝浓茶和咖啡。茶叶中的鞣质与中药成分结合易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铁,降低药效。


服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平肝、润肺、明目等药物时,忌酒、蒜、可乐、咖啡、辣椒、羊肉等辛温刺激之品。


服用温经、补阳、涩精止泻、祛风湿、止寒痛药物时,忌食冷饮、生梨、螃蟹、柿子、竹笋等寒凉之品。


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类、羊肉、臭豆腐、猪头肉等诱发食物;


水肿病患者要禁食腌制食品及过量盐。



忌服药过量,否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催吐药过量会伤脾胃;


👉清热药过量能导致中焦部分阳气衰微;


👉理气药用量过多易耗气伤阴;


👉病邪未净者服补养药过早会产生“闭门留寇”之患。

服 药 频 率

👉一般疾病,每日一剂,每剂分二服或三服;


👉病情危重者,可每间隔2~4小时服用一次,昼夜不停;


👉呕吐及食管有病变的患者可小量频服。


👉峻烈、有毒药剂,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收效即止。

服 药 时 间

晨服:补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药物宜晨服,以借人体的阳气、脏气充盛之势,祛除病邪。


空腹服:清晨胃及十二指肠内均无食物,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并保障较高的浓度而充分发挥药效,健胃药、驱虫药均宜空腹服。


饭后服:对胃肠有刺激药物宜饭后服,因饭后胃中有较多食物,可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消食导滞剂也应饭后服。


睡前服:如滋阴健胃、涩精止遗药、缓下剂及安神药宜在临睡时服。


定时服:有些病定时而发,掌握发病规律可在发病前适当服用。如治疗疟疾的蒿芩温胆汤宜在发作前两小时服用。


不拘时服:解热发汗药、泻下剂药物以微汗、缓泻度,不拘于定时服用。


调经药:宜在行经之前开始服用。


西药和中药在服用时至少间隔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