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征集】关于公开征求《祁门县“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各有关单位、社会各界群众:
按照县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组织编制《祁门县“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见附件),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社会各界群众多提宝贵意见。联系地址:祁门县农业大楼(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业务股 联系电话:4512263 邮箱:2295871518@qq.com)公开征求意见期限为:自2021年7月30日起至2021年8月29日止。
附件1:《祁门县“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起草说明
附件2:《祁门县“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祁门县中医药发展中心
2021年7月29日
附件1:
《祁门县“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起草说明
一、编制背景及必要性
当前,中医药发展正处于良好的战略机遇期,国家相继出台众多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机制,民众对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持续增长。为加快推进祁门县中医药产业发展,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实施意见》和《祁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等政策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产业在维护人民健康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祁门县中医药产业结构,有利于祁门县中医药品牌的形成和发展壮大,有利于将祁门县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增强祁门县中医药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全县中医药产业资源整合、转型升级,推动全县中医药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创新化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编制过程
2020年6月,县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心委托安徽中医大学编制祁门县“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安徽中医药大学即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在对全国、安徽省及祁门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期开展的安徽中医药资源调查成果,初步完成了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主体框架,并经实地走访和调查,经反复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祁门县“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三、主要内容
本规划由发展基础、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五个部分构成。
(一)发展基础
1.发展现状: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中医药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科技创新稳步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势头良好。
2.发展条件:生态环境优良;中药材资源丰富;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多方政策优势叠加。
(二)总体要求
从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发展原则、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五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抢抓“健康中国”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省政府振兴医药产业的重大战略机遇,全方位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2.发展思路:围绕全省生态经济强县的总体目标,立足全省,面向长三角,以振兴和打造“中国御医之乡”为主线,以优势中医药资源为依托,以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为基础,以中医药制造业集群化发展为引领,以中医药健康产业培育为纽带,以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为突破,为高质量建设“世界红茶之都,美丽康养祁门”贡献力量。
3.发展原则:按照绿色发展、优质发展、创新发展、集聚发展、融合发展五大原则。
4.战略定位:着力打造“4321”工程,即建设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基地、优质道地药材种源和种苗繁育基地、原药材供应基地、中医康养基地等4个基地;道地药材林下种植示范区、中医药融合发展示范区、中医药健康服务示范区等3个示范区;跨区域的中医药产品加工制造和贸易集散等2个中心;1个区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地。
5.发展目标:促进中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取得突破和中医药发展环境持续改善,力争到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中药材示范乡镇3个以上,示范村超20个,综合产值达20亿元。
(三)空间布局
多“点”辐射、多“线”共连、多“体”共融,从点、线、体的视角和维度阐述了祁门县中医药产业的总体空间谋划。
(四)重点任务
①中医药农业高质量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中药资源、培育中药材优势品种、生产优质中药材和建设中药材示范村。
②中医药工业高水平发展:打造区域中医药产品加工中心、建设现代中医药产品制造中心、推动中医药工业集聚化发展。
③中医药商业高速度发展:健全商业体系、完善商贸中心功能、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培育中医药品牌。
①做全中医药健康养生;②做深中医药健康养老;③做强中医药健康旅游;④做优中医药健康体育。
①全面推动中医药传承:深入研究新安医学文化,发掘新安医学古籍精华;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艺及经验的继承应用;加强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利用。
②全力推进中医药创新:做好良种繁育;继承创新传统中药材炮制技艺;促进中医药综合开发利用;推进蛇伤创新研究和产业链建设。
③健全中医药科技支撑: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共建技术研发平台;完善中医药标准体系;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建设。
5.加快培育中医药人才队伍
①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②大力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③积极推进中医药开放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中医药产业涉及的部门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组织、资金、科技、人才、政策等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工作,为此,这一部分着重从组织、机制和投入三个主要方面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要求,并针对具体的责任部门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