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法典光庆堂
光庆堂位于祁西彭龙村,为汪姓宗祠。始建于元朝中叶,迄今6百多年,仍保存完好。
光庆堂为典型的徽派建筑,梁柱均采用硕大的优质木材,结构合理,工艺高超,气宇轩昂,显示了彭龙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祠堂面向东南朝山古铜峰,占地约800平方米。分为三进,即仪门、享堂和寝堂。正脊高10米,宽20米,有大小柱72根。堂基前低后高,正堂相隔数米各设一级石阶,大青石板铺地,长达5.9米,宽0.8米,厚0.8米,一直延伸至后堂,连升三级,蓄意步步高升之意,表现了先祖对后代子孙寄殷切期望的良苦用心,蕴藏着丰富的民间建筑文化。
祠门前进有木栅栏,高度与大门方相齐。大门和栅栏大门两侧设有小门,为节日或娱乐演戏时,大门关闭后人们进出之处。仪门上高悬红底贴金的“汪氏宗祠”门匾,门联“边名越国家声远;里处文溪世泽长”,显得威严肃敬。门旁的石鼓,质地坚凝,工艺高超,高1.08米,宽1.1米,正面刻有“麒麟解豸”和“喜鹊啄梅”图,反面有“马、仙鹤、柳枝、庭院”和“鲫鱼、水草、蛇、树”图案。石鼓下方刻有“八马八鹿”“鹤鹿归松”图案。整个祠堂图案名目繁多,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越过大门和左右两侧小门,便到享堂,这里为春秋祭祀和婚丧大礼的场所。正堂之上,高挂“光庆堂”堂匾,堂柱配有固定楹联,曰:“龙游彭龙龙归大海掀巨浪;溪汇文溪溪聚长江涌洪涛”。两旁侧梁高悬《达尊有二》、《追风征武》、《义洽此闾》等功名、贞节、寿匾点缀,给后代子孙以楷模和鼓励。正堂4根最大堂柱上的莲花托圈围达2.26米,工艺精湛,令人惊叹。前堂开有正方天井,方方8米,有耳门旁开而利出入。
由享堂两侧进入寝堂。寝堂后部祖座长6.1米,宽1.08米,供奉历代祖先神位。前上方有天井增强光照,神座之上高挂红底金字《尊祖敬宗》匾额,边柱楹联上书:“家世龙溪之制诰,文章燕翼有春秋”。
光庆堂右侧配建文会馆,是该村文人集会场所。堂柱楹联是“孝友为一家政事,诗书起万里风云”,边柱联为“酒从梅香梅花早开梅吟,门迎文驾文星集照文溪”。由此足证6百多年前,彭龙人重视文化的一个侧面。
在光庆堂享堂右侧墙上,嵌着1米多高的石碑,碑文是:“严禁本祠及敬典祠,仁忠殿关帝朝,毋须堆放物件,祠首厂地亦毋碍晒谷晒衣及堆树料匠工造作等事,如违法乱纪罚戏全部谨遵,道光十七年仲秋囗月囗日公具。” “罚戏全部”,对于一户乡野村民来说,可谓是一次沉重的经济惩罚,由此可以说明,彭龙汪氏对祖祠神灵的敬重,罚戏作为当地一种习俗,可以起到最好的教育全体村民的作用,也可以看到,封建宗族势力凝聚人心的力量。
光庆堂巍然屹立,历经沧桑,几百年来,如一部古老的法典,统治着村人的道德和行为。而今,它成为曾经辉煌的印证,成为前来旅游观光者眼中古老的神秘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