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与邮政通讯的发展

作者:祁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4-10-23 08:33 信息来源:祁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祁门一九四九年后,县人民民主政府接管旧政府的邮政局、电信局和长途电话管理处,并将长途电话管理处改称电话局。1952年,邮政、电信合并为邮电局,电信局也于1953年1月并入,下设基层邮电所。1949年县内有邮路3条,全为步班,邮件寄递全凭肩挑步行,1952年始购自行车2辆,用于县城内投递。1955年,全县有基层邮电所21个,1956年改历口邮政营业处为邮电支局,新设程村堨(后称平里)、双溪流(后称金字牌)两个邮电所,农村邮路逐渐拓展。1949年5月,县人民民主政府接管长途电话管理处时,仅有20门交换机1台和破损的电话机60部,对外连接电话线也只是单股铁丝线。1950年,县城至屯溪线路改用双股铜线,至渔亭和经公桥线路改为双股铝线。电话局有电话机21部、20门军用磁石落地式和10门磁石台式交换机各1部。1953年,县城有电话线3.76杆公里,架空明线20.75公里,长话、市话、农话合出交换机50门。1956年,设祁山、平里、历口、闪里、金字牌5个农村通话站,85个通话点,新架农村电话线322.64条公里。

祁门地处山区,历来交通十分闭塞。休张线(原名慈张线,即东起慈湖西至张王庙)境内由楠木岭至小维岭段,于1935年底建成贯通,但因路况较差,道路晴通雨阻。1950年,县动员民工上路全面整修,至1952年底,累计投入9万余工日,实现了公路全天候畅通。1951年1月,县设建设科,兼管公路建设,1956年3月改称交通科,1957年与县工业科合并为工交科。1950年5月,华东联运公司皖南分公司在祁门设联运站,当年增开至芜湖班车,往返对开。1953年联运站并入汽车站,当年客运量0.8万人,客运周转量为8.24万人公里。1956年客运量增至4万人,客运周转量则为170万人公里。祁门与外界的交流沟通逐年畅通,促进县城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摘自《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祁门县历史第二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