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二马”马曰王官 马曰璐
马曰王官(1687—1755),字秋玉,由附生授例候选主事;马曰璐(1711—1799),字佩兮,由贡生援例候选知州。两兄弟为祁门城里人,侨居扬州,经营盐业,为当地徽商巨富,捐资开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设义渡,造救生船,造福一方百姓,其慷慨好义的名声远为传播,人称“扬州二马”。
马氏兄弟既是大盐商,又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和诗人,他们好古博雅,考校文艺,评骘史传,旁及金石书画。尤以诗词最出名,主持扬州诗坛数十年之久,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说他们的诗,“斥淫崇雅,格韵并高”,“酝酿群籍,抒写性真”。雍正年间,马氏兄弟在扬州建造了一处园林,名为“街南书屋”,即今扬州名园“个园”。园内有12景,其一为“小玲珑山馆”。马氏兄弟就在馆内广结四方文人名士,著名文学家厉鹗、全祖望、大画家郑板桥均为其座上客。据说,马曰王官因为下棋还得以认识乾隆皇帝,乾隆下江南时每次巡幸扬州,都要到马氏园林里驻跸。后来马曰王官出白银10万两在祁城南营造马氏宗祠时,族人为显耀他与皇帝的私交,特地在祠堂前悬挂“天与交盅”金匾一块。
扬州八怪与马氏兄弟交往很多,说起马曰王官相识郑板桥,还有一段故事。郑板桥初到扬州时,只是一个穷秀才,靠做塾师为生,生活清贫,并背了一笔债。一日,衣衫褴褛的郑板桥在一条小巷与马曰王官相遇,马曰王官见此书生神态忧郁,不禁脱口而出:“山光扑面经宵雨”,不料,郑板桥脱口对答:“江水回头欲晚潮。”惺惺相惜,由此结识成为挚友。马曰王官替郑板桥还清旧债,又出资为其修葺房屋。从此两人经常在小玲珑山馆吟诗作画,饮酒对弈,郑板桥有《为马秋玉画扇》诗云:“缩写修篁小扇中,一般落落有清风。墙东便是行庵竹,长向君家学化工。”因此,现在有的学者甚至说,没有马曰王官,就没有扬州八怪。
小玲珑山馆内建有丛书楼,藏书百橱,多达10余万卷,有藏书“甲大江南北”之誉。乾隆37年(1772)开四库馆,奉旨采访遗书,马氏后人进呈藏书776种,位居当时江、浙四大藏书家之首。藏书如此丰富,加上马氏兄弟为人豪爽,好结文人学士,当时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常到小玲珑山馆翻阅藏书,学习研究和讨论学问。马氏兄弟还在家中设有刻印工场,以千金为朱彝尊刻《经义刻》,为蒋衡装潢所写《十三经》,又刻《说文解字》、《玉篇》、《广韵》、《字鉴》等书,当时称为“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