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觉农振兴改良场

发布时间:2023-04-25 15:25 信息来源:祁门县信息中心 阅读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吴觉农是海内外颇负盛名的茶叶界泰斗,被称作当代茶圣,他与祁门茶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1932年,吴觉农在上海商检局任技师,应当时的安徽省建设厅邀请,出任设在祁门的省立茶业改良场场长。当年,改良场总场设在南乡平里,条件十分艰苦。吴觉农就任时,改良场的科研与生产均濒于停顿。他丝毫不畏困难,带领全场职工,投入紧张工作,使科研、生产很快步入正轨。

吴觉农在祁门所做的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乃是首倡成立茶叶运销合作组织。他体恤茶农疾苦,认为最大弊端在于产销体制不健全。于是极力倡导,并倾囊而出多方筹资,经吴觉农大力操办,1933年在平里茶业改良场,成立了“平里茶叶运销合作社”。于1934年茶季正式启动营业,吴觉农亲自在上海负责销售,一批生意下来,大获盈利,茶农由此大得实惠,踊跃参加合作社。从此,祁门茶叶运销合作社大发展,最盛时有70余家,社员数千人,并逐渐推广到全国。我国的茶业合作,就这样始于祁门,而吴觉农倡导功不可没。

1934年7月间,因要出国考察茶业,吴觉农辞去祁门茶业改良场场长一职,由胡浩川接任。此后,改良场总场址迁往县城,不断发展,成为国内最负盛名的茶叶科研机构,被誉为“中国茶叶专家的摇篮”,我国近、现代茶叶界的著名人物冯绍裘、庄晚芳、钱梁等均在此学习或工作过,堪称茶叶科研的“圣地”。

离开祁门后,吴觉农虽再未回来过,但他对祁门丝毫未忘。1985年,时值祁门茶叶研究所70周年所庆,吴觉农回忆起当年在祁工作情景,百感交集,提笔书道:“祁门红茶,多年称雄。中经淹息,人事未雍。种茶植树,跟上四化。”1987年,祁红荣获第27届世界优质食品博览会金奖,时年91岁高龄的吴觉农欣然赋诗:“祁红屯绿素称最,出欧评选再夺魁,饮料药料称双绝,富国利民人人爱。”

    新中国成立后,屡经更替,改良场现名为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以前的改良场总场址今为祁门县委所在地,当年的场部楼房和加工厂房还有几座保存完好,被人誉为中国茶叶界的“故宫”,成了茶叶爱好者和科研人员“朝圣”的好去处。